(資料圖)
吳川吳陽春耕春種忙。
煙暖土膏民氣動,一犁新雨破春耕。3月29日,春雨綿綿,在位于吳川市吳陽鎮那郭垌村的廣東東農水稻種植基地,伴隨著機翼盤旋發出的轟鳴聲,一臺搭載著肥料的農用無人機飛向天空,在工作人員熟練操作下,無人機穿梭于田間有序進行施肥;而另一邊田地上,工人開著插秧機在作業,所經過之處,一行行秧苗便均勻有序地立在田間。
“現在我們公司在水稻生產過程中,從播種到插秧到田間管理再到收割,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實現提質增效。”據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家如介紹,2011年之前,這里是一片撂荒地,后來經過對土地進行承包開發改造,完善了水利設施,并且修通了硬底化田間路,現在這里已成為當地樣本高標準農田。近年來,該公司通過購置犁地機、松土機、插秧機、無人機、收割機等,不斷推進水稻生產現代化進程。
“機械插秧不僅省錢省力,還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呢。”該基地水稻主管洪乃丕說,以插秧為例,現在有了插秧機,一天至少可以完成30畝的工作量,如果是以前純人工方式的話,一人一天大概只能插秧6分地,機械化效率比人工高出幾十倍。還有播種,傳統的人工播種,一人一天大概可播種12畝地,而現有通過農用無人機播種,一天至少播種180畝地,效率大大提升。此外,農用無人機還可以用來施肥、灑藥殺蟲等,比起人工具有均勻、準確、高效率等優勢。
據了解,該公司一共有田地4000多畝,在以前還沒實現全程機械化的時候,僅插秧就要100多名人工,要耗時一個月左右才能完成春耕春種工作。而現在,通過全程機械化作業,8個工人用時不到半個月就可以完成,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和時間,助力春耕春種工作跑出“加速度”。
據悉,近年來,吳川市農業部門積極落實農機惠農政策,強化農機新技術應用示范推廣,加強對農戶機械化技術指導和培訓,對種糧大戶實行跟蹤服務,切實突破水稻機械化種植瓶頸,進一步提升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促進糧食增產農戶增收。
(編輯/陳廣灝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編委/林小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