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什么意思
士大夫就是知識分子、讀書人,而且是貼著儒家學派,專讀儒書的知識分子。士大夫形成的這種觀念有百害而無一利,是一個階層對別一個階層的壓制,致使整個社會失去活力,人民思想麻木、茍且,失去創新力。
中國社會有一個影響數千年歷史的特有產物——士大夫。當然,在世界其他國家也能找到類似于它的身影,比如印度的剎利帝,再比如歐洲的僧侶教士,但是沒有一個能如士大夫如此根深蒂固,左右歷史的發展。士大夫的演變從周朝開始就形成了士大夫的萌芽,不過當時的“士”,單指武官,而“大夫”特指文官。漢武帝時期,朝廷效仿戰國時期的“招賢”辦法,命高級官員與地方政府,推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人士。比如脫穎而出的董仲,連上“天人三策”,讓漢武帝如有醍醐灌頂之感覺。因此,非貴族集團逐漸形成,并在官員群中占有一席之地,誕生了一個新興的士大夫階層。
東漢時期,朝廷下令高級官員與地方政府推舉“茂才”“孝廉”人士,使得士大夫階層無論在數量上與凝聚力上都有了質的飛躍。政府這一新的動作,無疑是夯實了士大夫集團的政治地位。
士大夫相當于現在什么官職
士大夫不是指官職的,士大夫是一個群體的稱謂,自有科舉以來,那些取得進入仕途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僚們得統稱,相當于現在的部長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