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紅樓夢》中第七十回薛寶釵作詞《臨江仙·柳絮》最后一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頗有名氣。短短十字,借物詠志之余透露了樸素的風與力之間的關系,既有詩情又有深義,還有自然科學的味道。
到了今天,前人的詩意,后人的智慧,藏在那巨大的風車身子里,立在雷州半島的沃野或山頂上,慢悠悠地轉動風葉,一步一步地將前人詩句里“好風”悄然轉化為雖無形卻有力的電能,成為助推社會發展的“好力”。與此同時,“站”在雷州半島上還有大型聚會式的光伏發電板,盡情施展“科技魔法”,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
今非昔比,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這股來自大自然的力量以新的姿態——綠色能源走到了我們的身邊,兼備“低碳環保,可再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點,成為半島上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據3月28日《湛江日報》圖文版《去有風的地方 看綠電新湛江》報道:建成4個海上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約120萬千瓦;陸上風電并網規模約達140萬千瓦,光伏發電并網規模達到153.5萬千瓦,全省均排名第一;雷州、遂溪已成功列入國家整縣(市、區)屋頂光伏試點項目目錄。讀后頗有感觸。也許這幾個成績放在全國新能源發展總量里未必很閃亮,卻充分體現了我市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建設綠色低碳人居環境的堅定步伐,是值得全民點贊的“綠色能量”。
望著徐聞外羅海上高大帥氣的風車,我仿佛看到經轉化而來的電能沿著輸送線到達目的地,既可以讓工廠的機器運轉起來創造財富,又可以點亮千家萬戶溫暖歸家的心,以光之名、電之力照亮社會前行之路。仔細考量,這條路不僅關系到當前經濟發展的能源動力,更事關利在千秋的可持續發展。
雷州半島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海闊天空;還有熱帶專屬的日照時長,陽光充沛;還有占比66%的平原,地勢優良……天賦優勢,為島所用,用之為民,民之所向,綠色幸福。因此,在發展大工業、大園區的同時,應持續加快綠色能源的發展,提高清潔能源的利用效能,讓廣大“島民”在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更加珍惜和享受當下的“低碳幸福”
令人欣喜的還有雷州半島上9000多公頃紅樹林貢獻的“綠色能量”。享有海上森林之稱的紅樹林擁有優秀的固碳儲碳功能,贏得“海洋綠肺”的美譽。郁郁蔥蔥的紅樹林不僅為觀賞者獻上濕地生態的綠色美,為空中精靈——眾多鳥兒們提供了營養豐富的“綠色食品”,還是湛江開啟探索“碳路行動”公益行動計劃的主力軍,優點多多,不勝枚舉。當前,我市2023年“紅樹林之城”文化活動周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精彩紛呈的活動激發了廣大市民對紅樹林的喜愛之情,為共建紅樹林之城凝聚共識,匯聚民智,活動成效顯著。
深藍之上,風動,點亮生活;蔚藍之下,綠意,暖化人生。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做發展、夯實、壯大這片紅土地上“綠色力量”的支持者,共同見證越來越多的大風車、光伏電板,越來越廣袤的紅樹林“驕傲”地站在雷州半島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