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下的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廠區滿眼蔥綠。
芳菲四月,雷州半島草長鶯飛,港城大地生機盎然。
寶鋼湛江鋼鐵基地機器人在生產線上作業。
(相關資料圖)
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生態湛江”畫卷正在湛江徐徐展開。城市公園百花綻放,田野鄉間處處是景,潔白鷺鳥于林中上下翩飛,這一切是我市綠色生態建設最生動的見證。近年來,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在我市開工、投產,湛江工業發展呈現出乘風破浪、一往直前的良好態勢。2022年,我市推進464個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840.19億元,其中開工建設82個,數量創歷史新高。寶鋼湛江鋼鐵三號高爐系統達產達效,100萬噸氫基豎爐項目開工建設;中科煉化一期項目達產達效,二期項目有序推進,成為我市首個年產值超千億元企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首套裝置投產,一、二期項目全面動工;廉江核電一期項目、烏石油田群開發項目開工建設。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快,石化產業、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成為產值超千億元產業集群……與此同時,湛江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優良。在湛江,“發展”與“生態”齊頭并進,相互成就。
特呈島紅樹林——海上森林。
海天一色的湛江,平均每年擁有超過200天的藍天。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逐綠而行的路上,湛江砥礪前行,各項亮眼的指標是最好的佐證。
霞山觀海長廊紅樹林吸引了大批鷺鳥。
2022年,湛江空氣質量持續向好??諝赓|量優良率為96.4%,繼續保持全省前列。湛江地表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7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100%達優良。湛江紅樹林保護工作取得扎實成效。我市紅樹林面積9960公頃,占全國紅樹林面積33%,擁有全國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在全球紅樹林面積逐年遞減的大趨勢下,湛江紅樹林面積逆勢增長,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范例。
南三島白鷺翩躚入畫。
“湛江綠”的打造不僅提升了城鄉人居環境,還為城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更為湛江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綠色基礎。
寶鋼湛江鋼鐵基地的花園式廠區。
在湛江鋼鐵,綠色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底色。2020年,湛江鋼鐵率先達成固廢、危廢100%不出廠,其中返生產率達37.56%。全廠建設23套水處理系統,實現廢水100%處理,98%廠內回用,2項節水技術入選國家工信部優秀工業節水案例,使用MVR(機械式蒸汽再壓縮技術)將達標排海的廢水制成工業鹽,實現從“三滴水”到“一粒鹽”的轉變。
寶鋼湛江鋼鐵基地儲存罐旁鮮花綻放。
東海島的另一邊,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聚焦高質量發展,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智能工廠。作為煉油加工能力15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80萬噸/年的煉化企業,中科(廣東)煉化采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環保治理技術,抓實生產全過程環保管理及風險管控,建立健全全員環保責任制,2021年外排廢水及廢氣不僅實現了100%達標排放,還遠低于國家排放限值要求,排放總量遠低于全年許可總量的50%。
在中科煉化廠區周邊海域,各種各樣的海鳥翩翩起舞,遠處塔林林立,近處鷺鳥悠然。 記者 劉冀城 通訊員 聶冬生 林江海 攝
城市、海景、紅樹林,這樣的場景在湛江市區比比皆是。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湛江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近年來,湛江不斷探索,持續寫好“綠色發展”文章,開展水質加密監測和水華預警監測、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狀況進行實時遙感監管監測、深化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水泥行業脫硝設施升級改造、成立重大項目環評審批工作專班、組織全市森林和海洋碳匯資源調研、提升環境監管執法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一項項探索與實踐,讓湛江高質量發展步伐邁得更實,讓“湛江綠”成色更足。湛江將持續落實“雙碳”戰略,健全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引導重點行業企業節能改造,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和生態監管體系,為湛江高質量發展夯實綠色根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