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出《關于公布2022年度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單位名單的通知》。其中,湛江有4個點上榜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名單。(據4月7日《湛江晚報》)
湛江是一座“移步皆風景”的城市,這幾年在打造希望田野上的“詩和遠方”中,切實找準鄉村振興與旅游振興的“最大公約數”,依托地域資源,突出因地制宜,強化因勢利導,保護與開發同頻共振,“土味”與“品味”內外兼修,涌現了一批美麗鄉村、傳統村落、特色田園鄉村,打造了許多和而不同、頗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廣東北部灣農旅產業園、湛江市中塘鄉村旅游區等4個點上榜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名單,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下湛江的鄉村游,不再是簡單的“開門迎客”,而要放大農文旅的“乘數效應”,根據旅游新需求、發展新趨勢,增加優質供給,推出更多符合游客口味的好產品、優服務,形成百花競放的發展格局。
“特色+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每個村的資源、稟賦不同,農耕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鄉愁文化交融碰撞,古樹名木、古街古廟、古樓古跡交相輝映,這些都為鄉村旅游的提質發展賦予了獨特優勢、留下了創意空間。所以說,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既要在景點景區嵌入文化基因,也要在節慶期間舉辦文化藝術活動,還要在產業延伸中開發文創產品,用更多的文化含量,讓游客感受文化、愉悅身心、留住鄉愁,促進農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寬。
理念新則思路寬。推動鄉村游提質增效,拉長產業鏈非常關鍵。一方面要優業態,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旅游,以“+旅游”的方式與文化、教育、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打造房車露營、創藝街區、鄉村市集等新業態。另一方面要強鏈條,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加強與電商平臺等合作,以好的創意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食品、手工產品、鄉村民宿,提升鄉村旅游品牌效應。
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鄉村變景區漸成風尚,要延續鄉村游紅紅火火的勢頭,完善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已經成為繞不過的當務之急。既要補上出行、停車、如廁等基礎建設短板,也要完善公共照明、垃圾處理等公共設施,還要構建一站式、全鏈條服務網絡,讓游客在鄉村真正“停下來、留下來、住下來”,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的新增長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