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城郊稻田連頃。記者 郎樹臣 攝
【資料圖】
春耕時節,湛江大地處處耕種忙。雷州市松竹鎮水稻種植戶搶抓農時插秧;廉江市塘蓬鎮干部攜手農戶“喚醒”撂荒地,復耕復種“致富田”;吳川市吳陽鎮那郭垌村的廣東東農水稻種植基地機器聲隆隆,插秧機所經過之處,一行行秧苗便均勻有序地立在田間……
雷州東西洋田沃野千里。 記者 張鋒鋒 攝
“鐵牛”收割水稻。 記者 張鋒鋒 攝
春收之際,田間地頭、直播間、加工車間處處蕩漾蔬果香。遂溪縣下六番薯種植基地,機挖番薯,精心打包,快速將“紅寶石”番薯輸送到市場。徐聞菠蘿成熟上市,鮮果、果脯、果汁、罐頭、果味冰淇淋、果味牛奶、果酒等讓人大飽口福,與水產品“強強聯手”組成的“預制菜CP”讓人眼前一亮。
農用無人機噴淋作業。 記者 張鋒鋒 攝
菠蘿智能化分選。 記者 張鋒鋒 攝
近年來,湛江在農業領域深耕細作,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亮點紛呈。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千億,領跑全省;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量居全省第一;“徐聞菠蘿”“吳川烤魚”等品牌提升迅猛。
優種水稻提附加值。記者 李波 攝
湛江城郊稻田連頃 記者 郎樹臣 攝
湛江糧食種植規模居全省首位,是廣東名副其實的“糧倉”。為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湛江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著力抓好糧食生產,提升保供能力,大力抓好蔬果、油料生產,抓好生豬和“菜籃子”工程,端穩手中的飯碗。
遂溪縣洋青鎮紅心火龍果豐收。記者 李波 攝
徐聞菠蘿開摘。記者 張鋒鋒 攝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糧食“這碗飯”既要端穩更要端好端牢。湛江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以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為重要抓手,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做大做強做優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讓群眾的餐桌更有保障、更加豐盛。
遂溪縣楊柑鎮優質番薯豐收。 記者 張鋒鋒 攝
雷州企水鎮村民喜摘圣女果。記者 李忠 攝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湛江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的關鍵。各產區積極結合自身優勢,發展壯大特色農業。做大特色水果業,鞏固菠蘿、紅橙、火龍果等產業優勢,穩步拓展釋迦果、燕窩果、蓮霧等新品,助推更多“湛”字號水果“出圈”。做強特色水產業,積極發展“海洋牧場+深水網箱”“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洋牧場+休閑漁業”等多產業融合模式,大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和碳匯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海洋牧場產業集群。做優特色畜牧業,抓好畜禽標準化、生態化規模養殖,不斷提升黑山羊、湛江雞、海邊鴨等良種養殖水平。
廉江紅橙果實累累。 記者 李波 攝
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利器。我市注重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著力加強農機裝備、核心種源、農業節水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現代種業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廣東海洋大學、湛江灣實驗室、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優勢,在水稻、生豬、對蝦等領域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努力推進良種繁育基地、新品種展示基地建設,并突出應用導向加快成果轉化,加強訂單式、應用型科技研發,抓好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市場推廣。同時,積極發揮農村科技特派員、農技服務“輕騎兵”作用,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吳川黃坡鎮大棚草莓種植。記者 李忠 攝
與此同時,湛江緊緊抓住“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做精特色農海產品加工業,把更多“原字號”農產品變成高品質制成品。加快建設吳川、遂溪預制菜產業園,加強技術、產品研發和標準制定,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春風浩蕩,湛江農業春潮正涌,在廣袤紅土地上,農民用辛勤汗水、用智慧才干澆灌希望,步伐堅定地走上農業農村現代化征程,讓“吃得飽,吃得好”的飯碗牢牢端在手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