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大水橋水庫。 記者 李嘉斌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往事越千年,水善利萬物。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來到這里的流梅溪,看到溪水激越,引發萬丈詩情。千年之后,這里將成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的南部終點,沿線群眾在旱季將不再為種地缺水發愁。
俯瞰徐聞大水橋水庫。(央視視頻截圖)
這里是徐聞大水橋水庫,站在堤壩上眺望,整個庫區如同一個大平湖。
大水橋水庫是徐聞縣轄區內最大的水庫,名副其實的“大水缸”,長年為該縣10多萬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該水庫于1958年7月竣工,主、副壩長6.95千米,總庫容1.27億立方米,灌區主干渠長約39.7千米,分干支渠長約223千米,供水區域覆蓋7個鄉鎮共15萬畝耕地。
大水橋水庫渠首處。(央視視頻截圖)
未來,大水橋水庫將是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湛江引調水向南輸水的終點。而該工程是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廣東歷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復雜、總投資最高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
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干旱之地,水資源短缺問題長期困擾粵西人民,鄉親們常年遭受著“守著江河沒水喝”的困境,徐聞縣更是有“十年九旱”的說法。
大水橋水庫碧波蕩漾。記者 吳智恒 攝
60多年前,湛江30萬勞動大軍修建運河與采集地下水“雙管齊下”,才短暫改寫了當地干旱的歷史。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數十萬干部群眾筑造鶴地水庫、雷州青年運河,建成廣東省內最大的“人造?!?,至今還滋養著湛江人民。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雷州青年運河輸水量已不能滿足需求,地下水長期超采更埋下隱患,建設新的引調水工程迫在眉睫——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應運而生。
大水橋水庫水質良好。記者 吳智恒 攝
該工程在2022年8月31日開工,由西江水源工程、輸水干線工程和分干線工程組成,從云浮市西江干流取水,通過泵站加壓,基本采取全線封閉輸水型式,將西江水輸送至湛江、茂名、陽江、云浮4市。
工程輸水線路總長近500千米,其中輸水干線長201.9千米,通過高州水庫、鶴地水庫2座已建大型水庫進行調蓄。輸水分干線共3條,總長298千米,其中湛江分干線長177千米。按規劃,工程將于2030年建成通水,屆時,沿線群眾可以在家門口喝上甘甜優質的西江水,粵西地區尤其是雷州半島“守著江河沒水喝”“十年九旱”的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