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赤坎區調順街道調港社區湛江港調順五宿舍區黨群服務站的志愿者為居民們提供貼心的服務。
【資料圖】
“3—2—1!”4月12日,在一片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赤坎區調順街道調港社區湛江港調順五宿舍區黨群服務站正式揭牌成立。
這是湛江港調順小區宿舍區的首個黨群服務中心。
黨建引領,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向心力
如何破解老舊小區、“無主管”樓院治理難題,切實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后半篇文章”,走好小區自治之路?該小區以打造“善美小區”為工作目標,通過“黨員亮身份、組織全覆蓋、機制接地氣、黨群聚合力、善美在身邊”,構建“街道-社區-支部-小區(網格)”四級組織鏈條,讓老舊小區煥發出幸福新活力。
按照連接成片、便于管理、黨員認同的原則,該小區整合湛江港調順一、四、五宿舍區黨員力量,挖掘黨員骨干,成立“湛江港調順小區聯合黨支部”,將退休老黨員及居住在宿舍區的黨員全部編入聯合黨支部。小區黨組織承擔統攬小區發展治理全局、協調小區治理主體重要作用,黨員帶頭參與小區管理、帶頭志愿服務、帶頭擔當奉獻,擰成一股繩共同推動小區打造由內到外、形神具備的美麗宜居文明風尚小區。
各小區則先后建設起黨群服務站,把黨員、物業樓長、網格員和居民業主都充實到老舊小區治理體系和網格中,共同擔當小區“大管家”,及時了解居民的需求,同時搭建起街道社區黨組織與居民群眾的溝通橋梁,有效調動居民群眾積極融入社區基層治理“共同體”。走進服務站,沙發、飲水機、便民藥箱、消防應急設備等便民設施設備一應俱全,還添置了棋桌、書柜圖書等,居民“累了來歇腳、渴了來喝水、沒電來充電、休閑來看書”的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
此外,該小區還建設了一個黨建善美亭,并將其打造成集文明創建、宣傳教育、文化活動、居民議事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陣地。以涼亭為載體,堅持黨建引領常態化開展文明宣傳、垃圾分類宣講、“為群眾辦實事”“平安夜訪”和“干部進訪辦、群眾必呼應”等活動,讓基層黨建潛移默化走進群眾日常生活中,推動居民在基層治理中從“觀眾”到“主角”身份轉換;開展“黨建+傳統節日”主題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傳統節日文化,讓居民在熱鬧、祥和的節日活動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營造小區歡樂和諧的氛圍。
機制推動,激發小區治理新活力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為更加高效地推動小區治理工作,該小區圍繞“宣傳黨的政策、服務居民群眾、推進民主自治、化解矛盾糾紛、開展共駐共建”等5項職責制定小區治理5大類任務清單,將任務清單融入陣地工作。
依托于黨群服務站,該小區制定了定期集中會議和緊急事隨有隨議議事機制,聚焦居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制定“需求清單”“服務清單”“責任清單”,及時提交“黨群議事會”審議,明確“誰來議”、對準“議什么”、規范“怎么議”,有效化解小區治理問題、解決鄰里矛盾糾紛,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真正實現服務“送到家門口”、工作“做到心坎上”,讓小區生活更和諧、鄰里關系更融洽。
同時,常態化落實“雙報到、雙服務”機制。街道、社區、文明創建包聯包創單位的黨員到小區報到,在小區治理工作中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壯大共同服務主力軍,扎實推進共建共駐。黨代表到黨群服務站中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座談走訪、調查研究、志愿服務”等工作,推動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服務群眾精準化、精細化。
“善美小區”有里有面,外看小區治理井然有序,內觀居民幸福成色十足。湛江港調順小區通過創新組織體系,喚醒了居民“主人翁”意識,全力打造“善美小區”,有效推動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讓老舊小區治理得到提質增效,居民群眾的多元化要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得到滿足。
(編輯/周子琪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編委/梁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