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陽光明媚的春季,各地緊鑼密鼓地舉辦高校畢業生招聘會,廣泛開拓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多措并舉打好就業“組合拳”,盡最大能力緩解就業壓力。一批批大學生走向社會,參與職場競爭,期望獲得一份理想的職業,圓人生職業之夢。
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同比增長167萬人。廣東省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達97萬人。加上外省入粵和留學回國求職的畢業生,在粵求職的畢業生將突破百萬。不久前,2022年度考研初試放榜,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今年研究生招生總人數約110萬,但報考人數多達457萬,這意味著將有300多萬考生落榜,就業成了他們緊迫需求之一,邁向職場已是刻不容緩。
面對這樣的就業形勢,各級都在想方設法采取措施,挖掘就業潛力,擴大就業渠道,推動就業工作健康發展。目前呈現一個亮點是新職業悄然而來,就業出現勃勃生機。如何正確認識全新的職業,積極融入新職業中,是擺在應屆大學生中的重要選擇。
近年來,在一次又一次高校畢業生招聘會上,人們看到“數據庫運行管理員、碳排放管理員、數字化設計師”等新型職業醒目出現。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推出新職業共56個。這是新時代呈現的新景象,是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分工細化的充分體現,更是就業市場涌動的一股生機活力。
新職業的背后,意味著發展的新機遇和就業的新空間。新職業不僅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還能更新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新興經濟領域,帶動相關產業加速發展。
如何積極參與新職業應聘,在激烈的競爭中奮力勝出,對每個大學生都是現實考驗。首先,要樹立適應形勢發展的正確擇業觀。要充分認清新職業特點和要求,大膽加盟新職業應聘隊伍,勇敢去試去闖去干,邁好就業關鍵一步。其次要積極參加技能培訓,針對新職業特點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能,不斷提升新職業所需的專業技能水平。在就業競爭中,讓實力說話,用能力取勝。
新經濟催生新職業,新職業助力促就業。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新職業發展也會更加健康,更加順暢,更受大學生求職者青睞。今后,大學生就業會有更多選擇,擁有更大發展空間。放眼未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還將層出不窮,必將帶來新變化,激發新動能。新職業將迎合大學生需求,讓更多大學生抓住機遇、挑戰自我,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的就業,把握更多更好的人生出彩機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