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20日上午,市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在市檢察院揭牌成立,這也是我省首家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4月21日《湛江日報》)
營商環境不僅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體現的是一座城市尊商重企的社會氛圍,展示的是黨委政府的服務效能,彰顯的是社會治理的能力水平。我市在省內率先成立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體現出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
近年來,湛江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報道中提到,我市2021年開展了“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2022年印發《2022年湛江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而更多鮮活例子,可從《湛江日報》中找到:遂溪縣行政服務中心的貼心高效服務,讓企業家點贊“在遂溪辦企業,簡直太爽了”;沈塘鎮成立雷州市首家鎮級招商引資辦公室,突出“一企一專員”對接聯絡、“一項目一專班”排解難題、“一企一策”代辦服務;湛江經開區的營商環境贏得了巴斯夫“引薦”企業前往考察,“對湛江營商環境、城市發展充滿信心”就是企業投下的“點贊票”……當前,湛江已經進入推動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競標爭先新賽道,必須全力打造更優更親更好的營商環境,進一步賦能發展、集聚要素、激發活力。率先在省內成立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十分必要、正當其時。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和辦事群眾感受最直接、最有發言權。曾有學者直言,如果機械地把營商環境的打造理解成“試卷答題”的話,那么很有可能掉入“應試教育”的陷阱,甚至可能出現“考什么就學什么”的“應試策略”,就會偏離這項工作的初衷。這一提醒很有現實針對性。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相比起“得高分”,我們更應關注“哪里失分”,因為這恰恰是不足、是痛點、是企業和群眾的不滿意。而這些“失分項”,往往會導致“100-1=0”的后果。成立湛江市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正是奔著解決投訴監督中的“痛點”“堵點”去的——“解決承擔營商環境投訴工作的有關部門職能交叉、多頭負責、缺乏監督及市場主體投訴不便捷等問題”。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湛江市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掛牌在市檢察院,由市檢察院、市司法局派員聯合辦公,市檢察院代行日常運行管理職責。“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哪里法治環境好,權益受保障,企業就往哪里走,哪里發展就更優更快。企業最期待的就是有一個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最期盼的就是相關部門能夠依法辦事,在公正司法上動真格。成立市營商環境投訴監督中心,聚焦營商環境行政執法監督類、檢察法律監督類問題,無疑為湛江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了一股新動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