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到修繕后的5號古碼頭打卡。
位于赤坎老街的5號古碼頭被游客稱為“最美古碼頭”,經過為期一周的修繕,5號古碼頭于4月22日重新開放。施工人員遵循最小干預原則對其精心修繕,通過局部“打補丁”方式對殘缺、凹陷、松動部位和階梯進行修補加固;清洗修繕廢棄多年的老井,增設井臺和內嵌式防墜網,地面鋪防滑石材杜絕安全隱患。修繕后的5號碼頭更加整潔堅固,依然獨具魅力。與5號古碼頭相鄰的染房街也將在修繕后進行盤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號古碼頭原來的狀態。
修繕后的5號古碼頭。
精心修繕“最美古碼頭”
在赤坎古商埠保護近期項目實施內容中,5號古碼頭名列其中。5號古碼頭位于大通街東段64號至66號之間,是一座與染房街平行的踏跺式渡口,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碼頭底寬3.4米、頂寬2.23米、高程5米、全長21.75米,面積86.92平方米,碼頭基本形狀保存較好,臺階由青石輔以紅磚鋪就。碼頭周邊的墻體長有不少榕樹,蒼古幽森,成為一道歲月的風景。這座無論陰晴都充滿詩意的古碼頭,是游客流連的“網紅打卡點”。
據老街坊說,過去赤坎的10個古碼頭都有閘門,這一點可以從5號古碼頭閘門處的龍柱門得到印證。修繕之前,雖然該碼頭的門頭外立面數年前經過翻新,但碼頭臺階兩側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墻體表面局部鼓包開裂、發霉并風化嚴重,破舊脫落;青石臺階局部有殘缺、凹陷,雨天路面較滑;臺階下面的水井早已棄用,雖然蓋上井蓋,用鐵欄桿簡單圍蔽,但存在安全隱患。
施工方告訴記者,修繕工程從4月15日開始。為了修繕5號古碼頭,排除安全隱患,設計師精心設計了修繕方案,根據“一拆、二洗、三補、四換、五還原”的原則,基本不改變碼頭原貌。原來的碼頭踏跺由青石和紅磚砌成,在修繕過程中,施工人員只是把破損的地方修復、更換紅磚、調正歪歪扭扭的石塊、把下沉處墊平,殘缺的青石路面則用本地產的青石補上去,還在光滑的青石面局部鑿出“荔枝面”,增強防滑效果,力求“修舊如舊”。從鋪設效果來看,既有古韻,又整潔美觀。施工人員對位于5號古碼頭的水井內部進行了清洗,做了一個內部嵌入防墜網,杜絕安全隱患,同時增設了井臺。讓人驚喜的是,封了多年的老井水源仍未枯竭,由于不再考慮使用該井,目前老井周圍以鐵欄圍蔽,未來將在井口處加有透氣孔的鋼化玻璃蓋。此外,還對碼頭兩邊建筑墻面作防潮防水處理,寄生在碼頭兩邊建筑物上的榕樹仍保留古樸之姿。
榕樹寄生在5號古碼頭。
5號古碼頭依然“最美”
不少市民紛紛表示,5號古碼頭修繕得不錯,青石和紅磚都有地域特點,而且防滑。一位赤坎老街坊專門來看修繕后的碼頭,對效果表示滿意:“紅磚用的是舊時砌屋用的火燒紅磚,不是水泥磚和仿古紅磚;鋪的時候依照原樣,紅磚靠里、青石靠外,從這個小細節可以看出施工隊挺用心。修繕的效果也不錯,既保留了原貌,又作了修補,總的來說修舊如舊,挺好!”
恰逢廣西“三月三”假期,許多廣西客人以湛江作為旅游目的地前來赤坎老街打卡,修繕后的5號碼頭以其整潔、安全和獨特的風貌讓客人們流連、拍照。“這個碼頭很有特點,很漂亮!”一位廣西客人說。
對寄生于5號古碼頭墻體的榕樹,是砍還是留,本報曾組織過“赤坎老街煥新記”的群友作過專門話題討論,但真正處理起來仍是個棘手問題。“因為榕樹的根系比較發達,依附于墻體之上,與墻融為一體,早已成為碼頭的一部分,也成為古碼頭不可缺失的景觀元素,是赤坎發展的歷史見證。從設計美學角度來說應該保留,如果全部砍掉清理,會抹去許多歲月的痕跡。本次修繕的目標是打造建筑保護修復與有機更新相結合的赤坎老街風貌,共同營造老街美好生活氛圍。”項目設計師張三松說。
修舊如舊,一絲不茍。
工人在施工中。
碼頭周邊引進新業態
與5號古碼頭相鄰的染房街曾是古商埠的一部分,過去商賈往來,紡織行業興盛,裕源興號、益記、同成莊、陳饒裕號都是染房街有名的商號。廣州灣時期有種織物“北海絲”,因從北海運來而得名,這是一種用蠶絲手工織的布,布有點硬,穿著涼快,主要有白略帶淺黃和黑色兩種顏色,頗受中等家庭歡迎。染房街還經營過一種高級布料香云紗,印染工藝主要流行于佛山順德,其制作時要用重石碾壓。廣州灣歷史民俗館收藏了一塊制作香云紗時用的石塊,據該館館長胡賢光說,過去染房街的染房有人制作香云紗,但由于純手工染制,時間長、過程復雜,慢慢地就沒人從事這門手藝了。
曾經繁榮的染房街已經空置多年,近期,赤坎區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將8間民房全部租下,準備修繕后進行盤活,營造潮人潮生活。如在一樓開咖啡館、啤酒屋等,二樓則開發成特色民宿,目前,這些空置多年的老房子正在清理和修葺中。
“旅游的目的是把客人引進來體驗、消費。現在的老街在這方面比較缺乏,我們希望通過營造一些新業態,讓客人能留下來進行沉浸式的體驗。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把他們留下來。”赤坎區旅投負責人謝經理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