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26日,湛江日報報道《“五一”假期,霞山邀您來打卡》:5天小長假中隆重推出3大專場+3條精品旅游路線+6大打卡點,做到日日有演出、時時有活動、街街有美食、處處有優惠。
中國旅游研究院預計,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出游人數會超過兩億四千萬人次,遠超2019年。國人出游熱情高漲,旅游市場空前火爆,旅游需求徹底釋放。湛江也不例外,霞山拉開“五一”文化旅游歡樂節序幕,一幕幕多彩壯觀的旅游大戲即將在全市城鄉登場。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的考卷擺在每個游客面前。
文化旅游是典型的富民產業、幸福產業,與文明相伴相隨。我們在享受美景的同時,別忘了講文明、守規矩、樹新風。只有文明作伴,才有一路的好風光;只有人人參與文明旅游的社會風尚,才能把旅游業建成精神文明窗口。文明旅游要體現在文明乘車、文明用餐、文明入住、愛護公共衛生,維護生態環境,保護文物古跡,愛惜公共設施等方面。國家《“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整治旅游業頑疾惡習,樹立文明、健康、綠色旅游新風尚,以精神文明建設的長足進步,助力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五一”小長假,旅游景點處處人頭攢動,于人山人海間要保持一份優雅與修養確實不容易,但這并不能成為縱容不文明行為的理由。當下,文明旅游既不缺約束指南,也不缺法律規范,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旅客我行我素,因自己不文明行為造成與人不便、與己不悅。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買東西不排隊、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餐桌上肆意浪費等現象時有發生。這說明有些游客缺乏文明涵養,素質極待提高;另外社會對不文明行為約束力度還不夠、震懾不到位。實踐證明,光靠宣傳教育、正面引導的方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遠遠不夠,還須輔之以處罰性的硬核措施,增強制度剛性約束力。諸如實行“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使廣大游客時刻感到身邊有把“戒尺”,腦中有盞“紅綠燈”,自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旅游管理部門在組織旅游過程中,不僅要保證旅客的健康安全,還要承擔起對游客進行文明旅游教育的責任,加強對文明旅游的引導和管理,讓旅客在縱情山水、享受快樂的同時,提高文明素養,遵守文明準則,當好文明公民。線上線下媒體要加文明旅游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的文明旅游氛圍,讓文明新風時時滋潤旅行途中的“詩和遠方”。
文明旅游是一種社會美德,每個游客都有遵守社會公德的責任和義務。文明旅游是一種道德修行,每個人的文明素養盡在自律有禮間。文明旅游是一種行為習慣,體現在外出的點滴細節中。每個人在旅行時,都是文明的使者,都要遵守文明之約,塑造文明旅游新形象,做一個“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別帶走”的文明出行人,讓自己成為旅途中一道最美的文明風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