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星期二的晚上,赤坎區44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部“亮燈”;而在社區農家,也總能見到夜訪干部敲門“夜訪”的身影。一次次的暖心行動,敲開百姓的“心扉”,一場場夜燈下的黨群“夜談會”,解了群眾的“急難愁盼”。
(資料圖)
自“平安夜訪”工作開展以來,赤坎區按照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區、街道兩級和市駐區單位副科級以上干部變上訪為下訪,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錯位”,有效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從“上訪”變“下訪” 服務群眾零距離
“老舊宿舍物業問題如何解決?”
“老街坊有哪些急難愁盼?”……
這些群眾的身邊難題,赤坎區委區政府一刻也沒有忘記。近日,赤坎區委領導帶隊到該區民主街道三民社區開展“平安夜訪”活動,了解湛江市蓄電池廠宿舍、廣東省湛江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湛江汽車客運總站宿舍樓體老舊問題,并當場致電有關職能部門和項目方負責人,提出初步方案,要求限期解決。
據介紹,“平安夜訪”通過建立掛點制度,赤坎區四套班子全部掛點基層村(社區),每個村(社區)至少安排5名副科級干部掛點,組建“1+2+N”夜訪工作隊,即由區直單位1名副科級以上干部、街道2名掛點干部、村(社區)“兩委”干部為成員的夜訪工作隊,每個星期二晚上進村入戶,聽民情、察民意,切實將解決群眾訴求的關口前移,統籌全區力量為民辦實事。
自開展“平安夜訪”工作以來,赤坎區四套班子領導及區、街道、村(社區)干部累計開展“平安夜訪”16次,干部參與人次3838人次,接訪、走訪群眾694人次,受理事項429起,推動化解辦結的事項396件,辦結率達92.31%。
錯峰了解社情民意 做好群眾“貼心人”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中華街道南方路29號輕工公司宿舍小區,隨著出行的電動車陸陸續續返回小區,夜訪工作組在現場與小區的居民進行了一場“小板凳說事”——傾聽居民訴求,了解小區飛線充電情況。
“早前就想到有關部門反映問題,但白天要上班,時間湊不上,現在黨員干部都上家門口聽我們反映問題,簡直太貼心了。”中華街道街坊陳姨說。
赤坎區“平安夜訪”推行以來,充分尊重群眾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轉變為夜訪干部主動下沉一線,帶著責任去走訪發現問題,帶著感情去傾聽群眾訴求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夜訪”中,干部群眾齊聚一堂,圍繞社會綜合治理、基層組織建設、民生熱點難點、平安建設等工作進行交流,不僅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更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規范工作流程 基層治理更有溫度
如何提高“平安夜訪”知曉率?如何收集信息和核實情況?誰負責跟蹤化解?責任如何壓實……這些工作都關系著“平安夜訪”工作是否落到實處。
“平安夜訪”工作中,赤坎區夜訪干部將收集的問題線索及意見建議進行分類梳理,進一步細化了“信息收集、實地走訪、信息反饋、后續跟蹤”等環節,為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
通過“首訪負責制”壓實責任,夜訪干部做到“誰接訪誰跟蹤、誰辦理誰化解”。赤坎區還成立四個夜訪督導組,不定期到現場隨機抽查各級干部的到位情況,查閱工作臺賬,督促夜訪事項的辦理。
通過深入開展“平安夜訪”工作,赤坎區實現了村(社區)事務全知曉、重要事項全參與、投訴建議全接收、民生服務全覆蓋的“四全”目標,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聚焦民生實事 提升群眾幸福感
3月7日,北橋街道金田村村民蘇先生和黃女士將一面寫著“公道正派 勤政為民”的錦旗送到了金田村黨群服務中心,對夜訪工作組為其盡心盡力成功調解房屋糾紛問題表示感謝。
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平安夜訪”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創文鞏衛、消防安全檢查等工作,先后協調解決了北橋街道金田村村民房屋糾紛問題、民主街道海萍街二巷中段無路燈問題、中華街道輕工公司宿舍小區飛線充電問題、寸金街道光輝市場周邊停車難問題、沙灣街道金沙灣社區黨建公園部分體育設施損壞問題……一件件實事,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自“平安夜訪”開展以來,赤坎區累計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項204件,多項工作獲得群眾表揚與點贊。下一步,赤坎區還將縱深推進“平安夜訪”工作,持續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維護全區社會大局平安穩定,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赤坎、法治赤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