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是怎樣的山脈?
梵凈山,武陵山脈主峰,海拔2572米,位于貴州省銅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總面積為775.14平方千米,遺產地面積402.75平方千米,緩沖區面積372.39平方千米。
梵凈山是中國南方最早從海洋抬升為陸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約14億年。梵凈山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保存了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并孑遺著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種,繁衍著野生動植物7100多種,是黔金絲猴唯一的棲息地。
梵凈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凈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凈山佛教開創于唐,鼎興在明。明萬歷所立《敇賜碑》將梵凈佛山譽為“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的“天下眾名岳之宗”。
梵凈山上有哪些景觀?
老金頂
老金頂海拔2493米,是梵凈山第二高峰。因月光下石壁經常出現彌勒佛為眾生說法的圖像,又名“月鏡山”。老金頂上建有燃燈殿,供奉燃燈古佛。燃燈古佛屬過去佛之一,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復不為用。
新金頂
新金頂海拔2336米,垂直高差達百米,是三座金頂中最險的一座。晨間經常被紅云瑞氣圍繞,因此也被稱為紅云金頂,諧音“鴻運金頂”,有鴻運當頭的的寓意。新金頂上半部分被“金刀峽”隔成兩座孤峰——南面建有釋迦殿,供奉釋迦佛;北面建有彌勒殿,供奉彌勒佛。中間由天橋連接,狀若飛龍。紅云金頂從不同角度觀看,分別似佛手二指禪,也像生命的圖騰,因此又被稱為“天下第一峰”。
護國寺
梵凈山歷代所修寺廟甚多,大小寺廟數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腳庵最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護國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產遍及周圍30多里。
釋迦殿、彌勒殿在金頂上,始建于明朝,左為釋迦殿,右為彌勒殿,中為金刀峽,天橋橫跨峽上以溝通兩殿。廟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曬經臺,一名說法臺。
承恩寺
承恩寺建筑地處梵凈山絕頂,下臨1000多米的深谷,舉目四眺,百里風云盡收眼底,甚為壯觀。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頂左側,正殿三間,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寺”5字,兩側配殿8間,僅存部分殘墻,全部建筑面積占地1250平方米。鎮國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20世紀50年代傾塌。金頂古廟較多,遺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頂、圓通殿等多處。
彌勒菩薩
明清以來,彌勒與梵凈山的傳說在該地民間廣為流傳,古人在新金頂巔峰之上建釋迦、彌勒兩殿,作為梵凈山佛教的最高象征。明代《敕賜碑》中,對彌勒與梵凈山作專門記載,并稱梵凈山是“無邊法界,極樂天宮”。梵凈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認為“佛光”和“幻影”就是“彌勒顯像”。從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臺”遠看,梵凈山就呈現出三座彌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頂是彌勒坐像,新金頂是金猴朝拜彌勒像,三大主峰相連則是長達萬米的彌勒臥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