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商家經營須遵循的規范。湛江市經開區硇洲島回春藥店成立30余年,店主豆碧珍堅持誠信經營,熱心服務島民。近年來,豆碧珍及其藥店分別獲得“廣東好人”“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等稱號。近日,豆碧珍名列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向社會發布的2022年十大“誠信之星”名單,成為廣東唯一獲此殊榮的人。5月4日,豆碧珍接受湛江日報記者專題采訪。
5月4日,豆碧珍在硇洲島上的藥店里給患者抓藥。 記者 劉冀城 攝
(相關資料圖)
迎著晨光,驅車疾行,轉乘渡船,一路奔波,歷經兩個多小時,記者一行終于抵達硇洲島。小島不大,但回春藥店的名號卻很響,在群眾的指引下,記者很快找到了位于鬧市的“回春藥店”。
店面不大,卻門庭若市。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店鋪里,中西藥物分列兩側,一邊是滿墻的百子柜,一邊是透明西藥柜子。空氣中有濃郁的藥材味,西藥柜里各類藥品層層疊疊。
記者到達藥店時,豆碧珍正忙著給群眾配藥。皮膚黝黑,短發齊耳,慈眉善目,滿臉笑意,初見豆碧珍,能感受到她身上的樸實無華和親善。
豆碧珍熱情地歡迎記者的到來,娓娓分享起自己的故事……
誠信立身 巧心配藥利島民
豆碧珍是土生土長的硇洲人,20世紀70年代,她在島上出生。家中姊妹眾多,年幼時家中條件不好,懂事的豆碧珍早早離開學校,在島上擺攤創業幫補家用。
家中雖貧,但耿直的父母從小教導豆碧珍要做誠實守信之人。“阿珍,給鄉親配的藥一定要貨真價實,不許多收一分錢,咱家學醫配藥,不僅是生計,更是對鄉親的責任!”豆碧珍至今還記得父輩的教誨。
豆碧珍自幼跟隨父學醫藥知識,從懂事時起,父親就教導她辦藥店貴在誠信、守法。以誠待人,人人敬;以信辦事,事事成。在父親的影響下,“誠信經營”在年幼的豆碧珍心里生根發芽。
1984年,豆碧珍開辦了“回春藥店”,成為島上第一批“持證”個體工商戶。在豆碧珍的用心經營下,回春藥店從幾平米的街邊小鋪逐步發展為島上最大的藥店。
30多年來,店鋪幾經搬遷,規模不斷擴大,但豆碧珍一直謹記父親的教導——辦藥店貴在講誠信、守法規。她自己也始終堅守這樣的承諾:辦藥店要讓利給島民,為民便民。
作為硇洲島上為數不多的藥店,豆碧珍的回春藥店上千種中西藥從未隨意亂漲過價,所有藥品價格都控制在合理區間。
老街坊和姐告訴記者:“回春藥店藥品種類多、價格美,我們家誰不舒服都是找珍姐買藥。”“感冒了?去珍姐那抓點藥,可方便了。”硇洲島上的百姓都知道,豆碧珍經營的回春藥店有一款治療感冒的便民套餐,只要10元。感冒患者前來抓藥時,豆碧珍會根據需求將一盒完整的藥拆開來賣,細心給患者準備好一天的量。比如小柴胡、三九胃泰和銀翹解毒沖劑每次各三小包,總計不到10元,服用過后,感冒很快便會有所好轉。
“藥品放久了容易過期,這樣拆開賣,他們省錢又省心。”豆碧珍如是說。始終為顧客著想,不僅把“誠信”寫在藥店墻上,還寫在心上,這就是豆碧珍的初心。
誠信立業 恪守初心惠群眾
島民十分信任、依賴豆碧珍,她也熱心地服務島民。藥店晚上歇業后,還有時常有島民急急忙忙打電話給她想要買藥。為了方便島民,豆碧珍干脆在藥店樓上住下。同時,回春藥店每天比其他藥店早開門、晚關門。“珍姐告訴我們,有些老人早早過來買菜,我們藥店開門早點,他們就能在買菜的時候順便買藥。我在回春藥店9年了,一直跟著珍姐干活,受益良多。”藥店一位營業員說。
豆碧珍深知藥品與島民生命攸關,出不得點滴紕漏,帶頭與市場監管部門簽訂安全責任書,建立了藥品檢驗及銷售臺賬制度,堅持從正規渠道進貨,堅持親自驗貨、收貨,杜絕不合格藥品進店。
有一次,店里進了一批心腦血管藥,因島上需要此類藥的人不多,放置一段時間后,豆碧珍擔心藥理出現變化,便下決心將這批藥全部銷毀。雖然蒙受損失,但豆碧珍堅持誠信經營,寧可自己遭受損失,也不能影響島民健康。
回憶起這件事,豆碧珍說,不能因為家里困難就想到把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這樣做是有損消費者權益的,此事現在不會干、以后也不會干。
2020年初春,受新冠疫情影響,口罩成為緊俏物資,島內外個別藥店也打起了囤積漲價的主意。作為硇洲島最具規模的藥店,回春藥店前后賣了數萬只口罩,不僅沒漲價,每只口罩比島對岸的藥店還便宜一毛錢。物資最緊缺的時刻,豆碧珍主動拿出3000多個口罩,送給渡輪船員工和一線防疫人員。
“豆老板太傻。”面對這樣的評價,豆碧珍說:“口罩定價是我們深思熟慮過的決定。不管外面價格如何,我們按自己經營原則辦。把運費成本和毛利都計算進去定下合適的價,可漲可不漲的一定按低價走,不賺良心不安的錢,不失信于島民,才能坦然辦店,問心無愧。”
“誠信是一個商人的立身之本”,在豆碧珍看來,誠信是立世之基、行穩致遠之本,辦藥店要讓利給島上群眾,立足為民便民。在硇洲島,豆碧珍經營的回春藥店有口皆碑。談起回春藥店,大家都說這里的藥“好用不貴”,“誠信姐”也成了豆碧珍的別稱。
放棄繁華 情系硇洲島鄉親
硇洲島地處偏僻,近年來不少島上居民離開海島,選擇到城區定居。但豆碧珍的心,卻始終離不開硇洲島。
她還記得多年前的一幕——她因事登船離島前,一位80多歲的阿婆在碼頭拉著她的手說:“你一離開,我的心就慌,總是站在碼頭逢望大海那邊,盼著你早點回來。”
豆碧珍曾在湛江城區中心地段開辦藥店。但因為要上島離島兩頭奔跑,難以兼顧。長思之下,她忍痛把市區旺店轉讓,回島專心經營。“失去一個更賺錢的門店,換來內心的安寧。”回憶起這段往事,豆碧珍至今無怨無悔。
豆碧珍的微信記錄里,滿是島上鄉親的咨詢。一次,豆碧珍因要事離島幾個小時,她的微信中就收到好幾個鄉親需要抓藥的信息。一位患者手臂燙傷,發來照片,希望配好藥給她。
很多老人家里有急事,就會打電話找豆碧珍。即使是三更半夜,豆碧珍也會帶上藥品往老人家里趕。有的小孩因頑皮燙傷腳來找她,盡管沒有帶錢,她也會立即給小孩敷藥止痛。她還經常免費上門給患者換藥。為了方便群眾買藥,豆碧珍重修改裝了藥店倉庫,直接把家安在了藥店樓上。
林之平是豆碧珍的老師,他告訴記者:“我是看著阿珍長大的,回春藥店在她的經營下童叟無欺、有口皆碑,她是真正將島民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在愛護,需要的時候找她準沒錯。”有一年春節,林之平的孫子晚上吃壞肚子了,也第一時間去回春藥店買藥。“我們知道她準在。”林之平說。
丈夫不幸連患重病,是豆碧珍最艱難的時刻。當時,患尿毒癥的丈夫動換腎手術后,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后來,丈夫又患心臟病,要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在廣州醫院危重病房住了半個月。丈夫兩場大病,豆碧珍為籌醫療費用四處籌款,對患病者家庭的艱難境地更加感同身受、刻骨銘心。
曾有個小女孩到藥店購買治療癲癇的藥物,豆碧珍再三詢問后得知藥物是小女孩自己服用的,便特意趕到她的家中了解情況。小女孩較為困難的家庭情況深深觸動了有著同樣出身的豆碧珍。隨后,她不僅免了小姑娘的藥費,還為他們一家送上大米、藥品和慰問金等急缺物資,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并與村干部一起為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出謀劃策。
豆碧珍數十年如一日幫助、關愛他人的事例數不勝數。逢年過節,豆碧珍都會上門慰問一些生活較為困難的島民,為他們送上關愛和溫暖。在藥店營業員的招聘上,她優先錄用家庭有困難的年輕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如家庭急需用錢還可給他們提前預付工資。
“我喜歡這種鄰里守望互助的溫情,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后輩。”豆碧珍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務,心情很愉快,這么多年是周圍的朋友顧客幫她渡過了無數難關,她一直銘記于心。今后,自己依然會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回饋社會。
“功同春雨活枯焦,力可回天除疾苦。”這是回春藥店大門上的一副對聯。三十多年的時間里,藥店幾經搬遷,從幾平米的街邊小鋪升級為島上最大的藥店,始終保留了這句話,正如豆碧珍始終把“誠實守信、奉公守法、顧客為本”的承諾放在心間。
記者注意到回春藥店放中藥的柜臺桌面是可活動的,揭開一看竟是一塊寫著“先進個體工商戶”的表彰匾額。“之前的玻璃松了不方便配藥,我見匾額的質量挺好,干脆將它們倒扣在這里。”豆碧珍解釋。她為人低調,從業三十多年來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卻不把獲得的獎項掛在墻上、放在嘴邊,我們在她家看到成堆的獎狀、獎牌,店里卻只掛著幾張從業執照。
談起此次獲得2022年全國“誠信之星”,豆碧珍高興地說:“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硇洲島,沒想到有一天能被全國人民認識,我感到十分光榮。今后將繼續誠信經營,保證藥品價格和質量,為島民服務,做到藥品‘隨時有,隨時來,隨時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