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12日,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我市2023年以來空氣質量狀況,并就大家關心的問題答記者問。截至5月10日,我市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全省前列,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81,全省排名第二;空氣質量優良率(AQI達標率)為98.3%,全省排名第三;六項主要污染物繼續保持全面達標。
據了解,在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我市堅持科學統籌謀劃,精耕“三源共治”責任田,不斷提升污染天氣應對能力。除傳統的現場執法檢查外,采取了大氣環境污染綜合防控平臺、VOCs自動監測站、VOCs走航監測車等智能化輔助措施,打造大氣“智”理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由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廣東工業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研究、編制的《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于4月4日印發實施,這是我國全國首個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首個藍碳碳普惠方法學。該《方法學》解決了紅樹林碳增匯的量化和變現兩大難題,推動了紅樹林碳增匯市場化、價值化,標志著海洋碳匯正式加入廣東省碳普惠體系并參與碳排放交易。據估,完成“十四五”紅樹林生態修復規劃后,我市每年實際可開發的核證減排量約2.6萬噸,經濟價值可達200多萬元。
(編輯/岑川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編委/林小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