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4日,廣州美術學院一行蒞臨湛江調研交流,并召開座談會,共商藝術助力湛江鄉村振興等計劃。(5月15日《湛江日報》)
“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以藝術賦能鄉村振興,這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一眾藝術創作者、美術工作者以這片紅土地為畫布,描繪出了湛江鄉村振興的斑斕之姿。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民居墻繪。一面面精心打扮、圖文并茂的“會說話的墻”,儼然成了鎮村的“臉面”。通過“刷臉”,村民找到了激活鄉村文化、育實鄉風文明的好載體,我們也得以透過這個“窗口”,看見一鎮一村的精氣神。其中,少不了湛江幼專等院校師生的支持。他們用富有創意的藝術創作,將文明鄉風、科學知識、道德準則等傳遞到新農村的每個角落,“刷亮”一村的文明。“高顏值”的另一面,是“政策明白墻”“法規解讀墻”“科技指導墻”“美德教育墻”。
藝術創作,更能在旅游產業中大展所長。在越來越重視體驗感、新鮮感的旅游消費趨勢下,廣大鄉村已經成為美術等藝術創作的絕佳舞臺。徐聞角尾鄉南極村民宿緊扣當地海洋、珊瑚等特色主題設計,取材當地珊瑚石打造“會呼吸的房子”,給游客帶來與“山的那邊,海的那邊”不一樣的體驗。而且民宿與民宿之間,甚至同一間民宿的不同房間,既有相似風格,又有細節區別,游客選房入住往往有一種“拆盲盒”的樂趣,讓游客充分感受到了海洋文化的變化萬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藝術家部落”的圖書墻、海邊椰樹下的白秋千等“網紅場景”都富有濃厚的藝術氣息。隨手拍,都能定格出一幅“名畫面”。同樣的,在徐聞曲界鎮“菠蘿公社”,從文化墻到園林再到每一個房間的命名、裝飾,都含有菠蘿元素,是個迷你的“菠蘿主題樂園”。首期推出5個房間“嘿鳳梨”“大魚海棠”“菠蘿花”“菠蘿朵”“軍村灣”,由5間白房子組成,所有房間均面向壯美“風車的海”,與數千畝“菠蘿的海”接壤,比鄰“鄉間彩虹公路”。美術等元素賦能,正在重構鄉村美學生態,以“引人入鄉”的方式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
廣州美術學院的專業水平眾所周知,其與湛江、雷州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在助推鄉村振興、城鄉規劃建設、藝術人才培養、文創產品開發、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推進產教融合,著實令人期待。湛江廣大鄉村有著諸多特色文化,其中不乏非遺精品,期待在高校的助力下,更多村鎮能找到“以文化人、以文動人”的“正確打開方式”,通過藝術表現,喚起村民的自豪感,也讓游客體會到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