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6日,坡頭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第一次綜合考評表彰會議召開。(5月17日《湛江日報》)
當前,全省各地開足馬力、擂響戰鼓,在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新賽道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千帆競發,不進則退,慢進亦是退。如何才能激發動力,推動各地采取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讓“百千萬工程”取得突破式進展?坡頭給出了答案——發揮綜合考評的“指揮棒”作用。
廣東發布“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施工圖后不到一個月時間,坡頭區在湛江全市范圍內率先起草《坡頭區貫徹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和《坡頭區深化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綜合評價體系》,對標省、市有關文件要求,以實施方案為風向標、以考評體系為“指揮棒”,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全面進步,力促區、鎮、村快馬加鞭實現高質量發展。5月16日舉辦的坡頭區“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第一次綜合考評表彰會議,就是階段性成果。這意味著,這套綜合評價體系,真正應用到了“實戰”之中。
綜合考評是根“指揮棒”。“指揮棒”用得好,激勵鞭策,獎優罰劣,能夠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干事創業的動力與活力。一定意義上說,“考什么”決定了“干什么”,“怎么考”左右著“怎么干”。因此,一套科學有效的考核指標,就是“指揮棒”的關鍵。從報道來看,考核小組以“競標爭先、比學趕超指數”“強鎮富民指數”“高質量發展指數”“高新區規范建設指數”為抓手,對各鎮(街)、區直及駐區各單位和高新區各單位推進“百千萬工程”情況進行了綜合考評,進而評出一、二、三等獎。
綜合考評的意義,不在于以分數論英雄,重要的是激發考評“指揮棒”作用,大力弘揚實干至上、行動至上的精神,干出實績、干出口碑、干出形象,比出攻堅克難的好精神、好狀態、好作風,營造競標爭先、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引導廣大干部以更好的狀態、更實的作風擔當作為,推動“百千萬工程”有所突破。因此,綜合考評表彰會議,不僅是一次“派成績單”的表彰,更關鍵的是彼此之間看到差距——橫向去比,看到別人在推動“百千萬工程”中的長處,反思自身的短板;縱向去比,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爭取在8月份第二次考核時有所突破”,比5月時的自己有所進步。
推進“百千萬工程”,各地要借鑒坡頭及省內先進縣區實施綜合考評的經驗,把“指揮棒”亮出來。尤其是要在考核指標上力求一個“準”字。按照精準化、差異化的要求,對不同地區、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干部應分別提出考核指標,既考出顯績又考出潛績,干什么就考什么,既考出共性又考出個性,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這樣才能更大程度上激發出縣、鎮、村不同層級不同領域干部的最大動能。
“考”是基礎,“用”是關鍵。考評結果重在運用,只有真正“用”起來,才能發揮作用、體現價值、得到檢驗,不能“考時雷聲大、用時雨點小”。除了在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中發現、識別、任用干部之外,考評結果的運用更要落實在補短板、強弱項上,通過“考題”設置、“分值”側重,引領破冰突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