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洗澡才健康?
洗澡不只是打開花灑沖一沖那么簡單。由于缺乏常識或犯一些不經意的小錯誤,不但洗不凈,還可能影響健康。那么怎樣洗澡才健康?
一、起床后勿洗澡
早起后洗個澡,可以促進大腦興奮,保證一天精神振奮,但如果沒吃早飯就洗,很容易發生暈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如果再加上水溫過高,血管擴張,還會出現腦供血不足、虛脫。
正確做法:早起洗澡要安排在早飯后半小時。
二、睡覺前勿洗澡
熱水會使體溫迅速升高,抑制大腦褪黑激素的分泌,如果洗完立刻上床,會令人難以入睡。
正確做法:最好在睡前2小時沐浴,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可以在浴后用濕毛巾冷敷額頭5分鐘。
三、不可使勁搓
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保護層,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還能防止體內營養物質尤其是水分的喪失。使勁兒用搓澡巾搓就會破壞這層保護膜。如果洗后用手指搓皮膚能聽見吱吱的聲音,就說明搓洗過度了。
正確做法:建議勤洗澡,而不是“攢著洗,用力搓”,可用柔軟的海綿蘸沐浴露輕輕擦洗,只在肘部、膝蓋等角質層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四、沐浴露不宜多
沐浴露一次擠很多。沐浴露一般都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堿,可激發某些化學物質快速滲透進入皮膚。如果長期過量使用沐浴露,這些化學物質被身體過量吸收,就會與鈣、鐵結合,殘留在皮下組織中,引發干燥、過敏性皮炎等。另外,沐浴液中還有一種抗氧化劑BHT,當這種物質遇到月桂酰胺丙基甜菜堿,也會變得異常活躍。
正確做法:建議盡量選擇沒有香味、功能簡單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幣大小足矣,如果身上不臟,只用清水更好,洗后最好用保濕乳液涂全身。
五、洗前熱熱身
秋冬季節,如果帶著一身冷氣進入浴室,巨大的溫差會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大,這對于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危險。如果再加上通風條件差,就會引發頭暈、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
正確做法:剛從戶外歸來不宜立刻洗澡,冷天洗前要做5分鐘熱身,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腳、按摩涌泉穴等。
洗澡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給門窗留條縫
秋冬季節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就算怕冷,也不要把門窗關太死,至少要留一點空隙,讓新鮮空氣能夠進來。
洗澡水別太熱
不用過熱的水洗澡。我們洗澡如果用較熱的水,會讓肌膚變得更干燥,出現發紅甚至脫皮的現象,這樣也不利于適應氣候的變化。
先熱后冷促進血液循環
專家認為,冷熱水交替的淋浴按摩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但必須先熱后冷。熱水可舒張皮膚表面的血管并放松肌肉,幫助自我放松,當身體已經夠溫暖時,再進行冷水浴。這能緊縮血管并促進血液循環,使精神和肉體興奮。
泡水時間不要長
我們洗澡的時間最好還是不要過長,太長的洗澡時間會把皮膚表層上的油脂洗掉,從而讓皮膚少了一層保護膜,讓皮膚更容易受到傷害。嚴重的還會引起皮膚的過敏、瘙癢現象,所以我們要注意洗澡的時間在十幾分鐘就好了。
關鍵詞: 怎樣洗澡才健康 洗澡的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