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坡頭區南三鎮38名留守老人度過了一個“特別”的長者生日會。這是南三鎮社工站開展的第一屆長者生日會和長者學堂活動。(5月21日《湛江日報》)
隨著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增多,“留守老人”成了農村里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2013年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就將子女“?;丶铱纯础弊鳛橐粋€硬性規定列入法規。2017年底,9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意見》,從多個角度系統提出了關愛、幫助農村留守老人的具體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盡管如此,農村留守老人依然面臨著不少問題。其中,尤其需要關注的是精神情感層面的孤獨感。有研究團隊調研發現,農村留守老人精神空虛、孤獨感嚴重成為普遍現象。子女外出、居住分散等因素,造成部分留守老人缺親情陪伴和社會交往,陷入精神孤島。一些老人由于行動不便等原因,逐漸中斷了以往長期形成的工作、生活中的社會交往,越來越多“獨處”時間,一天到晚頂多就是和老伴聊聊天。這些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鄉村養老體系對老年人精神慰藉和社會交往的需求滿足還不足,亟待探索新模式,強化健康監測、心理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增加留守老人之間的相處,讓他們在集體生活中實現“再社會化”。
知易行難,但坡頭區南三鎮社工站交出的“解題方法”令人眼前一亮——為本季度生日的留守老人舉辦生日會,邀請長者分享社區歷史故事,通過游戲“手指操”提升村民參與體驗感……報道引用一位留守老人的話,“從來沒有參加過這么開心的集體生日會,希望下次繼續開展?!庇纱丝梢?,這場集體生日會是辦到了留守老人的心坎里。
一場為留守老人舉辦的集體生日會,其實更是以社工站為平臺拓展留守老人服務的全新探索。舉辦集體生日會等活動,不僅會給老人帶來“老有所依”“老有所盼”的直觀體驗,更關鍵的是,其構建起新的社交聯系,讓村民、老人子女及社會各方更多地關注到留守老人的情感慰藉需求。坡頭一直在推動“亮燈行動”,很需要點亮的一盞燈,正是留守老人的“心燈”。政府、村委、社工志愿者、愛心企業等主體共同參與,形成社會合力,才能真正為留守老人帶來溫暖和光亮,鄉村養老的困境才能逐漸化解。
南三鎮社工站還辦有長者學堂。建議長者學堂把“數字社交”作為其中一項重要課程去推動。如今,數字化的社會互動給農村老年人帶來了全新的社交體驗,不僅可以通過微信與外出務工的子女視頻通話,還通過各種互動性強的數字產品,如老年人喜聞樂見的短視頻、棋牌游戲,建立起線上的“老人社交網絡”。但一部分留守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另一部分是沒有智能手機,這些情況,都需要社工站等平臺探出更多“解題思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