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季學期剛開學不久,成都市民張女士趁著一個周末的時間,帶著兒子到一家眼科醫院檢查視力。結果讓張女士難過了好半天:才上二年級的兒子視了,一只眼睛50度,兩只眼睛都出現了散光。
上一次檢查是在2022年的5月。當時醫生就發出了預警,孩子的遠視儲備值已經不多了。醫生提醒她,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慣,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并且半年檢查一次視力。不過,原計劃的檢查一再推遲,直到今年3月。
這次去醫院之前,張女士內心就有點忐忑了。“過去一年時間,由于擔心傳染的風險,孩子的戶外活動并不多,而讀書、寫作業等室內用眼場景則一點沒少。”張女士說。
如今,青少年視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熱點與痛點。2018年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視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是,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而國衛健委的公開數據顯示,2018至2021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視率分別為53.6%,50.2%、52.7%、52.6%。
不久前,教育部印發了《2023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視重點工作計劃》明確提出,要將兒童青少年視防控工作、總體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并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連續3年下降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
那么,作為學校和社會力量,應當如何共同努力保護好青少年的眼睛?作為家長和孩子,應當如何建立科學的用眼和教育理念?降低青少年視率,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諸多努力,擋不住視的到來
張女士知道,照孩子的用眼強度和學慣,孩子是早晚的事。但她試圖盡可能延緩視的到來,為此作了諸多努力。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她就買了坐姿矯正器,以阻止孩子過于靠書本。她按照鋼琴老師的推薦專門買了鋼琴燈,給孩子練琴時用。今年1月,她又花了2000多元買了一盞臺燈,給孩子讀書和做作業的時候用。
張女士的丈夫則認為,睡眠和戶外運動對視力有影響,因此晚上總是催著孩子早點洗漱睡覺,放學后常常帶孩子從的公園繞路回家,就為了讓孩子多看綠色。聽說吃魚蝦對視力好,他還時不時地買魚蝦燒給孩子吃。
“但這些還是沒能阻止視的到來。”檢查出視的那天,張女士心情沮喪。丈夫盡管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但他心里也清楚,情況不妙,他對兒子說“你當不成宇航員了”,以此警告孩子注意坐姿、保護視力。
這并不是個例,在北京同仁醫院,每逢周末,前來看診的青少年數量總會增多一些。
如今四年級的丫丫是在一年級下學期上網課時發現自己。丫丫媽媽說:“一年級的時候只有100多度,每年來同仁醫院復查,今年已經達到了400多度。一年級時,全班只有兩三個同學戴眼鏡,但現在,在同班58名同學中,有20多名同學戴上了眼鏡”。
學校組織學生做眼保健操防控視,但丫丫說,她們的班級里,“班主任就不讓做眼保健操”。每到眼保健操時間,班主任便讓同學們做題,“老師說做眼保健操沒用。”丫丫說。
周末的同仁醫院也迎來了不少外地家長。來自河北某縣城的張英領著她的女兒配眼鏡。張英的女兒正上二年級,她說,周圍的同學們仍然很少有戶外運動的機會。“每天有體育課,但一到上課,老師就給我們放動畫片。看動畫片是老師給紀律好的同學的獎勵,如果同學們表現不好,老師就讓我們學。”一次,張英女兒所在的班級因為看動畫片聲音太大,被巡視的校領導批評,那一周的體育課,便都變成了數學課和語文課。
不少配鏡機構也觀察到了青少年視的來勢洶洶。
周末,北京潘家園眼鏡城的顧客中多了不少孩子的身影。青少年數量的增加,被眼鏡店老板們看在眼里。“比起以前,過來的孩子數量確實變多了。”某眼鏡店老板陳先生坦言,“但具體多了多少不知道,也許有三成。”
關鍵詞: 近視高發如何踩住剛開學不久成都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