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尾蘭莖短,不明顯。葉近基生,5-6枚,二列套疊,兩側壓扁,肥厚,長6-16厘米,寬6-15毫米,先端短漸尖或鈍,干后脈明顯可見,下部內側有干膜質邊緣,基部有關節。花葶從葉叢中央抽出,長20-25厘米,超過葉的1倍,近圓柱形,下部兩側有狹翅,連翅寬達4毫米,僅在靠近花序下方有少數很小的不育苞片外,其余均不具不育苞片;總狀花序長達16厘米,直徑5-6毫米,下垂,密生數百朵小花;花苞片近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2-1.5毫米,邊緣有嚙蝕狀齒;花梗和子房長約1.5毫米;花紅褐色;中萼片卵形或寬卵形,長1-1.3毫米,寬約0.8毫米,先端鈍;側萼片略狹而先端漸尖。花瓣卵狀長圓形,長0.9-1.1毫米,寬約0.6毫米,邊緣具不規則嚙蝕狀齒;唇瓣輪廓為寬卵形或近半圓形,長寬各約1.5毫米,不明顯的3裂,基部向后方延伸,邊緣有不規則的裂缺或流蘇,先端2裂,裂口深度約為唇瓣全長的1/3;蕊柱短。
鳶尾蘭的產地是哪里?
生于林中樹上,海拔1300-1400米。產中國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盈江、勐臘、景洪)。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于山溪邊峭壁之上。 蘭花宜種植于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于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里,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 蘭花是肉質根,適合采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