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22日上午,湛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在赤坎區北橋公園正式啟動。 (5月23日《湛江日報》)
生活垃圾分類是否到位,檢驗著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市民是否履行垃圾分類責任,體現了一城居民的文明素養。當前,我市正處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時刻,垃圾分類作為創建工作中的“關鍵小事”,既關乎民生質量,也關系著創建大局,辦好湛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鼓勵引導更多市民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中來,意義深遠。
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紅樹林之城”的題中之義。隨著物質消費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垃圾產生量迅速增加,如果不做好垃圾分類,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對于致力于打造“紅樹林之城”的湛江而言,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減少了流入海洋、濕地、紅樹林的各類生活垃圾,就是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更佳的生態環境。
廣大市民群眾作為城市的主人、文明創建的參與者與受益者,同樣也是實踐生活垃圾分類無可替代的主力軍。垃圾分類表面上是物理分揀,實質上卻是生活理念的變遷。很大程度上,垃圾分類能否順利推進、迅速普及,就看市民的認同程度和操作的便利程度。早在2016年前后,湛江就在赤坎金沙灣片區實施垃圾分類回收和集中處理的探索,幾年過去,市民都感受到了垃圾分類漸漸實現了全覆蓋、成了一種新時尚——以前“一個筐”,現在“四個桶”;過去“減源頭”,而今“再利用”……這是從“硬件”上提升了市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便利度,尤其是在小區里,從垃圾桶蓋的打開方式、投放區域衛生情況、垃圾桶設置比例和區域合理優化等方面,大家愈發感受到垃圾分類真的是“舉手之勞”。
但另一方面,我們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在垃圾分類宣傳推廣上下苦功,用更“接地氣”的方式方法,讓垃圾分類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這方面,湛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就作了很好的示范——現場設置了“趣玩分類,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互動游戲,還有垃圾分類知識跑道、垃圾分類飛行棋游戲、垃圾分類投籃游戲、創意垃圾分類打卡點、垃圾分類科普展等五個活動區,寓教于樂,邊玩邊學。
讓垃圾分類宣傳越來越“時尚”,還要用足用好新媒體平臺,尤其是在涉及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的短視頻制作上,可以大膽采用非遺、動畫、段子、小故事等形式,持續擴大垃圾分類宣傳的覆蓋面,以群眾更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開“在看”模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