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浪平(左)。通訊員 供圖
李浪平是廉江市新民鎮高街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新高種養專業合作社長。1989年出生的他雖然年輕,卻經歷豐富,被評為廉江最美退役軍人、廉江好人、農村創業優秀帶頭人、優秀黨員等。從一名退役軍人到返鄉創業,李浪平把軍隊的好作風、軍人的好品德帶回了家鄉,一步步帶領村民通過番薯產業踏上致富路,助力鄉村振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記者對李浪平進行了專訪。
“薯”你最好
轉型爭先謀發展
懷著報效祖國的夢想,李浪平在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后踏進了軍營。因為具備扎實的養殖技術與能力,他多次獲得嘉獎,并在服役期間入了黨。2010年12月,李浪平退伍回鄉,利用專業特長養豬創業,最高峰養殖3000多頭豬。2016年5月,李浪平被村民推薦到高街村委會擔任村干部。為了實現抱團發展、共同致富的目標,2019年1月,李浪平成立新高種養專業合作社,并擔任社長。
一路以來,李浪平在自主創業、服務群眾的道路上不斷摸索,他發現小番薯有大作為,地上長薯苗,地下結番薯,都能賺錢,而且番薯受外部因素影響小,市場價格更為穩定,是帶領村民致富的好抓手。他便從養豬轉型種番薯,讓小番薯撬動大產業,為鄉村振興增添新“薯”光。
“番薯需求大,商機大,且高街村的土地適合種植番薯,不僅可以解決撂荒地問題,還可以讓村民在家就業,帶動農民創業。”于是,他決定做“開荒人”,承包撂荒地,建設有機番薯種植產業基地,前期賣苗,后期賣薯,即過年前到6月中旬都會出售番薯秧苗,番薯種植4個月后,集中在4-6月份采收。下半年種水稻,實行旱水輪作,改良土質。
“我們的優勢主要是黑沙土的地質,施有機肥,物理治蟲,產品無農殘,營養價值高,花青素含量比市場上的番薯品種高。”李浪平介紹,番薯產業經濟效益好,該合作社2021年開始轉型種100多畝番薯,2022年種400畝,獲利100多萬元,今年種1000多畝,預計創收300多萬元。
“苗”準市場
錯峰競爭顯優勢
在新民鎮委鎮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李浪平帶領高街村村民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推行“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黨支部的引領之下,合作社與企業開展“技術+銷售”訂單式合作,訂單銷售量約占95%,網上銷售占5%。合作社主要做好生產管理和技術把控。合作公司主要負責收購和銷售,解決后顧之憂,雙重保障讓農戶更安心。
從養豬到種番薯,李浪平把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多元發展。他虛心好學,緊跟國家政策,經常瀏覽農業農村網查詢資料,在番薯微信群和同行交流,通過線上線下學習相關種植技術知識,并在種植前做好承包地的水利設施,修好機耕路和排水溝,為高質量健康種植打下基礎。但最關鍵的還是利用自身優勢,錯季上市,豐收后不愁銷路。
“我們利用廉江氣候溫暖,冬天也可以生產番薯苗的優勢,與北方錯季生產,避開競爭。”李浪平表示,因為北方番薯苗大產量上市是5月到9月。等到北方10月份收完番薯后再種植,讓合作社的番薯苗錯峰上市,能夠賣個好價錢。
在李浪平的科學管理下,新高合作社種植的番薯產量穩定,畝產3500到4000斤,番薯苗年產3000萬株,銷售到黑龍江、新疆、山東等地。番薯苗保質又高產,一般11天到12天可以收割一茬,冬天18天可以收割。“西瓜紅品種最暢銷,番薯品質高,我們現在種植以西瓜紅為主。因為我們種的是試管苗,純度高,受市場歡迎,價格也賣得貴。”李浪平說,因為錯峰競爭加上品質保證,他的番薯苗最貴可賣到0.23元一株,而當時市面價是0.1-0.11元一株,甚至比其它地方的秧苗價格高出三四倍。
“錢”景美好
引領致富鼓干勁
作為村干部,李浪平考慮更多的是要發展當地經濟,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加群眾收入。而番薯產業正是一條充滿“薯”光和美好“錢”景的道路。
現在合作社雇傭的割苗工一天平均可拿到250到300元的工錢,有的效率高的可達300多甚至500元一天。“割苗工的工資計件,按株來算,一株3分錢工錢,一般工人一天平均可割7000到8000多株,多勞多得。”李浪平表示,割苗高峰期一天需要用工140多人,日裝70萬株苗。除了割苗,平時還有除草、打藥等日常管理工作,一天需要用工30到40人,每人一天有100元務工收入。
周邊村民不但可以就近到合作社的基地打工掙錢,還可以自己種番薯給合作社收購。李浪平積極發動農戶勤勞致富,送苗送技術,帶動200多農戶種植,幫助150多人就業,解決4000多畝丟荒地問題。
下一步,李浪平計劃繼續承包土地,到2024年新增400畝基地,實行“稻—稻—薯”高效生產模式。4到6月種早稻,6到10月種晚稻,10月到清明前后種紅薯。“水稻一畝產量有800斤。水稻是改土最好的作物,有水浸,可除蟲,把害蟲浸死。燒秸稈所形成的草木灰則是很好的肥料,使得土地松軟肥沃,又減少了農藥化肥對土壤的傷害。”李浪平介紹,“稻—稻—薯”耕作模式一年三熟,推廣意義重大,可改善農田土質和生態,減少土壤病,從而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耕地利用率也相應提高,農民在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錢掙,實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促進農戶增收致富雙贏,有效釋放產業潛能,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