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學好技術,將來我的牙齒可能還得靠你呢!”在回訪的現場,吳川市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法官開玩笑地鼓勵被回訪人陳某。今年剛滿18歲的陳某,2022年因為出于好奇心而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緩刑1年4個月。
近日上午11時,吳川市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法官來到陳某工作的牙科診所。在了解陳某有意繼續讀書后,法官及時與相關部門和社區溝通,幫助其可以正常回歸校園,還專門準備了高爾基的《我的大學》和民法典送給他,鼓勵其好好學習,開啟新的生活。
在該院少年審判庭,面對一些“迷途”青少年,法官們想方設法地讓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資料圖)
“未成年犯罪人多是因為家庭教育缺失、情緒得不到及時排解而沖動犯罪,在辦案過程中,我們會結合情況通過發出《家庭教育令》、聯合相關部門提供幫助等方式,促使其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注,為其成長保駕護航。”該院少年審判庭法官說。
“今天跟您說了這么多,我覺得自己豁然開朗了,法官,謝謝您這么認真聽我講話。”在另一起案件中,當事人黃某看著法官,眼眶有點紅。去年,16歲的黃某因與女友感情糾紛,痛苦情緒無法及時排解,沖動之下在女友房中放火,造成部分財物被燒毀,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
“引導他說”是法官們做未成年犯罪人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
“在辦案過程中,我們發現大多數未成年犯罪的當事人都比較沉默,往往將事情悶在心里,加上其心智不成熟,就很容易鉆牛角尖,所以我們在做回訪的時候,會對每個當事人的情況進行詳細分析,設置專門問題,讓他們多說話,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找到當事人心理的問題癥結,再對癥下藥。”該院少年審判庭法官說。
另外一起尋釁滋事的當事人楊某,因為一時沖動而犯罪。法官在傾聽他講話的過程中,了解到其因為被判過刑而心理壓力很大,擔心自己會受到歧視,不敢出去找工作。
對此,法官當場向他解析相關法律條文,鼓勵其放下心理壓力,主動出去找工作,回歸正常生活。
“我們在庭前、庭中、庭后都充分貫徹落實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對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和社會情況進行專門調查,進行分析研判,定期跟蹤,教育引導其健康成長、改過自新、回歸社會。”吳川市人民法院分管少年審判庭的張開明副院長說。
目前,吳川市人民法院已經將全部涉未成年人的案件統一到少年審判庭審理,自2022年10月該院成立少年審判庭以來,共審理涉未成年人案件83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