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遂溪縣政府將于6月22日至24日在江洪漁港碼頭、笑口灘舉辦以“龍舟競渡、奮進遂溪”為主題的2023年遂溪縣龍舟文化節暨江洪鎮“漢柏杯”海上龍舟邀請賽。(6月13日《湛江日報》)
鼓聲為令,喝聲如潮,碧波蕩開漣漪,龍舟破浪前行……端午將至,賽龍奪錦的一幕幕又浮現眼前。
湛江人,自古就愛賽龍舟。過去,在廉江安鋪、雷州烏石、吳川博鋪、遂溪江洪,端午期間均舉行盛大的龍舟競渡活動。南渡河自麻演至倜儻等沿河村莊,亦有賽龍舟的習俗。嘉慶《雷州府志》記載:“五月朔旦,懸艾于門,制雄黃以佩。童子放紙鳶。是日競渡,以竿懸銀牌于船上,勝者得之,曰‘奪標’。”
據湛江日報報道,今年我市三地決定舉辦龍舟賽:遂溪計劃端午假期在江洪漁港碼頭、笑口灘舉辦龍舟文化節、海上龍舟邀請賽;廉江安鋪時隔11年再辦龍舟賽;廉江營仔舉辦1000米折返賽。龍舟賽之所以引人入勝、廣受追捧,不僅因其演繹“速度與激情”“斗智斗勇”令人著迷,更因其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拼搏奮進、敢為人先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全市開展“競標爭先”行動、展現“比學趕超”狀態的當下,辦好一場龍舟賽,其意義更是非凡。
那么,一場龍舟賽背后,其實還在“賽”什么?
對于江洪、安鋪等舉辦龍舟賽的地方而言,“賽”的不僅是龍舟,更有以賽為媒吸引客流、打造品牌的思路。眾所周知,大型體育賽事是城市品牌營銷的有效載體,尤其是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當下,網絡傳播形成放大效應,帶來巨大流量,“一項賽事帶旺一座城市”早已屢見不鮮。當然,辦龍舟賽的城市諸多,我們不能奢求江洪、安鋪等地舉辦的龍舟賽一躍成為全國網友關注的“頂流”,但從吸引周邊客流、帶旺文旅消費的角度來看,江洪、安鋪的龍舟賽絕對有潛力上本土熱搜成為“爆款”。
當下,“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全市各地開展得如火如荼,舉辦龍舟賽無疑是江洪、安鋪、營仔等鎮打出的一張“王牌”。賽事帶來了人氣,人氣就是消費潛力,有人氣就有話題。龍舟賽期間,假如能抓緊時機,圍繞特色美食、民宿、生態游等做文章,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定能把大賽“剩余價值”最大挖掘出來。比如江洪,一直努力打造原生態濱海旅游小鎮。既有“雷州半島第一村”的歷史底蘊,又有“天光漁市”的久負盛名,還有仙裙島“無濾鏡”顏值加持,海島美景與海鮮美食“隔水相望”,江洪的旅游資源著實豐富而又有其獨到之處。借龍舟賽這張牌,真正把旅游小鎮的形象IP立起來,正當其時。又比如安鋪,許多人心中“美食”的代名詞,除了有“隔水蒸雞”“簸箕炊”等傳統“頭牌”,更有被網友以諧音梗來推介的“@”,結合紅樹林、古渡頭等元素,具備了打造“美食地標”的潛力。又該怎樣把“龍舟+特色美食”玩出新意呢?
端午將至,年近過半。辦好本土龍舟賽,更是一次給各行各業加油鼓勁、振奮精神的契機。
城市比拼百舸爭流,區域競爭千帆競發。看龍舟賽,不僅看“競標”,更要看“精神”。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賽程近半,“標兵”不斷向前、漸行漸遠,“追兵”緊追猛趕、愈來愈近。我們自己要把鼓敲得更緊一些,把精氣神提起來,全力以赴去趕超。龍舟之上,一人敲鼓,一人掌舵,鼓聲是槳手們的信號,只有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才能一往無前。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劃龍舟一樣,唯有同步發力、整體聯動,才能形成合力、加速前進;一切從全局出發,一切以大局為重,始終“一盤棋”“一條心”,才能辦成辦好。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是龍舟賽的“旁觀者”,恰恰是坐在龍舟之上的“一船人”。“大家一起拼”,才能推動湛江這艘“龍舟”在競標爭先、賽龍奪錦的新征程上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