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11日8時,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終接頭順利推出,與E24管實現精準對接,這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正式合龍,也標志著中交廣航局所肩負的在深中通道海面下開挖基槽及疏浚維護沉管浮運航道的“開路”使命順利完成。
作為華南疏浚先鋒,中交廣航局全程深度參與了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設,其負責的沉管段基槽開挖及清淤(S09標)、浮運航道開挖與維護性疏浚(S14標),分別是隧道建設與沉管浮運的首道工序,在整個項目建設中充當“先行軍”的角色,是沉管隧道工程當之無愧的“開路先鋒”。
有著“深海吸塵器”之稱的“捷龍”在E23管節區域進行清淤。(中交廣航局供圖)
為保障最后一節沉管E23及最終接頭順利安裝,中交廣航局項目團隊克服基槽龍口紊流、回淤量大及作業面狹窄等難題,投入萬方耙吸船“萬頃沙”進行基槽邊坡清淤,利用特意為了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設打造的專用清淤船“捷龍”進行高精度“蓋章”清淤。歷時14天,期間臨場接令,成功挑戰了業內首次在已安裝海底沉管隧道管頂進行高精度清淤的新高度,在5月27日如期完成了基槽清淤任務,為最后一節沉管及最終接頭的深海“安家”、對接合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為參建深中通道項目,已有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經驗的中交廣航局科研團隊開啟“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回淤觀測試驗”專題研究。該研究歷時兩年多,為沉管隧道設計提供了關鍵參數,也為隧道基槽高精度開挖及清淤工藝研究創下積極條件。2018年開工后,中交廣航局先后組織多艘中大型施工船舶,完成深中通道隧道基槽開挖,沉管浮運航道疏浚等節點任務,在繁忙的伶仃洋面為32節萬噸級沉管的遠距離浮運、沉放及安裝提供重要保障。
“金雄”“金建”在深中通道聯袂施工。(中交廣航局供圖)
建設期間,為了從原始水深3-5米的海床上,挖出全長5035米,最深約40米的深海基槽,中交廣航局先后投入被稱為“深中三劍客”的疏浚破巖利器——國內首艘精挖抓斗挖泥船“金雄”、首艘深海專用清淤船“捷龍”、兼具定深開挖與破巖能力的“金建”,以及自航耙吸式挖泥船等70余艘船舶。依托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經驗,中交廣航局項目團隊創新突破,先后實現了水下0.5米以內誤差的基槽精挖、DCM樁精挖以及白海豚洄游區的深水深槽高精度巖石處理,形成了系列國際先進工藝工法,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了深中通道基槽開挖及清淤,為32節沉管安放提供了干凈、可靠的海底基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