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清華文博佛山研究所所長張亦功受朋友委托,蒞臨吳川市麥屋村麥氏宗祠研討清乾隆御筆“耆年宿學”牌匾,邀我同行。2023年6月7日9時,我們冒著大雨驅車前往,到達麥屋村麥氏宗祠。
進入麥氏宗祠,得到了麥屋村村干部及賢老盛情迎待,引導我們欣賞其祖宗遺存的清乾隆皇帝親筆為麥國樹贈書“耆年宿學”牌匾的珍寶。“耆年宿學”牌匾懸掛在宗祠中堂正中梁架上,因年久受潮而色漆受風化,但隱約可辨匾內模糊字跡為“耆年宿學”。為詳細研討“耆年宿學”,麥村長搬來鋁梯,協助拍攝與測量牌匾尺寸,訪問族賢查閱祠堂內存史,認為乃一件不可多得的乾隆御筆牌匾。
清光緒《吳川縣志·卷七人物·列傳》記載:“麥國樹,字柱臣,廷英子,博聞強記簡練,揣摩一部四書,題作文殆遍,足不出庭者。數十年屢試輒冠一軍,學憲高郵王安國以孝友端方題薦。恩準優貢旋登,乾隆九年甲子賢書。年八十余猶上公車,欽賜翰林院檢討,致仕家居,而五經諸史歲必一過。”以及祠堂史料印證,麥國樹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字柱臣,號拙軒,吳川縣麥屋人,自小聰明慧睿,好古敏術,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時16歲中秀才,康熙五十八年己亥(1719)恩準優貢。后潛修經典,于乾隆九年(1744)甲子科第十二名舉人,受師太傅王安國。乾隆二十六年(1761),麥國樹赴京趕考辛巳科,因主考官兆惠理解不透,尚未能登龍虎榜,幸得恩師王安國極力舉薦,主考官兆惠與太傅王安國親帶試卷入朝見駕,乾隆皇帝閱卷曰:“經典淵博,才華蓋世,堪稱學海,不愧文章之魁首。”故特賜翰林院檢討,供職翰林院,閱覽四庫全書。斯時,年近高齡而學識淵博亦修養有素之碩德麥國樹,被乾隆皇帝特頒詔:“欽點太史公麥國樹任東宮教授,特敕東訓。”教授太子及皇子,成為十五皇子颙琰(嘉慶帝)的老師。他殫精竭慮地為皇子授予學識與治國之道,教績卓著,很受乾隆皇帝的看重。麥國樹年事已高,上表致仕,乾隆皇帝恩準他衣錦還鄉,并命高州府撥銀建造大宗祠。同時,乾隆皇帝親筆御賜“耆年宿學”贈予麥國樹。爾后,麥國樹載譽歸來,鐫刻成牌匾,懸掛宗祠正廳,榮宗耀祖。
“耆年宿學”牌匾長2.18米、高0.88米(其中長方形內框1.85米、高0.55米,龍紋邊框寬0.16米),牌匾長方框內浮雕“耆年宿學”四個書寫楷體,筆畫圓潤雄渾,厚重而俊逸。“耆年宿學”上方正中豎浮雕小楷“御賜”二字,左邊豎浮雕小楷“乾隆二十六年辛巳萬壽恩科篆體‘乾隆御筆之寶’印”,“乾隆御筆之寶”為正方形,邊長0.12米;右邊豎浮雕小楷“臣麥國樹立”。長方框外浮雕生機活躍相向的6條金龍捧寶珠圖紋。“耆年宿學”牌匾四周套用丁字回紋框保護,完善其美。
“耆年宿學”是乾隆皇帝高度評價和贊美麥國樹已近高年卻學識淵博、修養有素堪稱儒仕之碩德典范者。此牌匾懸掛宗祠廳堂,將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潛力,激勵后輩奮發攻讀攀登折桂,意氣風發地奔上創新立業的錦繡前程。同時亦是研究厚重的吳川歷史文化之珍貴物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