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科技學院雅頌樓的排練室里,該校粵風合唱團在進行緊張有序的訓練。哪怕統一的訓練結束后,合唱團成員也會按著各自負責的聲部自發“加練”。持續的努力加上不懈的熱愛,讓他們一次次在賽場上載譽而歸。
近日,記者對該合唱團進行了專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湛江科技學院粵風合唱團。(學校供圖)
粵風合唱團又獲獎了
本學期,粵風合唱團又傳來了喜訊,該團隊在2023勃拉姆斯國際冬季合唱節上獲金獎。指導老師楊明亮教授介紹,參加本次比賽的是湛江科技學院2019級音樂學專業的學生。“當初,賽前準備時間緊、任務重,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楊明亮教授回憶道。
接到參賽任務后,團員們開始了密鑼緊鼓的準備工作。比賽的演唱曲目是無伴奏混聲合唱原創曲目,難度大,需要每一位隊員對嗓音的磨合。“因情況特殊,當時大家沒辦法一起練習,整個備賽過程可用‘艱巨’來形容,我們都非常擔心沒辦法把曲目唱好。”合唱團團長、大學生甄妮說道。好在大家頂住了壓力,最終獲金獎,團員們認為這是對他們極大的鼓舞。
據悉,粵風合唱團是湛江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組建的創新實踐教學樂團之一。粵風合唱團堅持“傳承和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創作導向,用精彩的音樂作品演繹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把藝術實踐“小課堂”與學生成長“大舞臺”結合起來。
粵風合唱團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表演賽事,屢獲殊榮。此前,還獲得過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一級合唱團金獎,2021意大利里米尼國際合唱比賽大獎賽大獎,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專業組合唱二等獎,廣東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專業組合唱一等獎、廣東省藝術作品征集展演合唱一等獎、第十七屆廣東大學生文體藝術季之校園合唱大賽二等獎、廣東省民辦高校合唱比賽一等獎,入選世界合唱比賽主辦的“世界的回聲”全球新春合唱音樂會展演等。
湛江科技學院粵風合唱團。(學校供圖)
團隊氛圍溫馨 宛如一家人
合唱團團員每個人的嗓音條件不同,個人風格也千差萬別,合唱的默契度需要長時間的培養。
“老師會帶著我們去分析作品。基本上每個團員都會自己讀譜、練唱,然后一句一句地合到一起。有時候也會通過錄音方式來糾錯,直到和諧為止。”甄妮說道。為了達到聲音的完美融合,團員們每周都需要有3天以上的排練時間,一遍又一遍地演唱。“最初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一首歌要練上百遍,連自己做夢都是在唱歌。”漸漸變成了一種動力和熱情,大家是越唱越起勁。
排練中,對作品的細致分析和藝術處理,在音準、音色、力度、風格、美感、聲部內的平衡與統一,整體的和諧度等方面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是粵風合唱團的重要目標。但是,合唱團不僅需要聲音的磨合,更需要情感的磨合。
“哪怕是面對失誤,我們總會彼此互相鼓勵,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唱歌就是最歡樂的事情”“排練間隙為了減壓,大家會互相開玩笑,用詼諧的調子重新演繹歌曲中的小細節”“節日排練時,老師還會給我們帶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溫馨的團隊氛圍,使訓練過程變成了團員們美好的記憶。合唱團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個匯集著對音樂熱愛的大家庭。歌聲也因為這份真摯的情感,顯得格外動人。
唱出民族的力量和中國的精氣神
粵風合唱團自成立后,致力于在世界合唱舞臺上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讓世界聆聽中國好聲音。在勃拉姆斯國際合唱節上,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原創歌曲《行香子·九州春色》博得合唱專家們的連連點贊,勇奪金獎。粵風合唱團還創作演唱了《我看我的祖國》《大國風范》等傳播民族精神的曲目,“像《我看我的祖國》,唱出了大學生的蓬勃朝氣和奉獻青春的決心。”楊明亮教授說道。
粵風合唱團用合唱的力量傳頌中國好故事。在意大利里米尼國際合唱競賽中,粵風合唱團憑借中國民族歌劇選曲,捧回了B組銀獎第一名,同時成功入圍大獎賽,后來又喜獲大獎。“選唱中國民族歌劇合唱,是粵風合唱團的成功嘗試。”楊明亮教授表示,把優秀的中國傳統音樂,特別是優秀的中國民族歌劇向全世界進行介紹和推廣,是師生們的責任,也是對弘揚民族音樂教育理念的難得藝術實踐。粵風合唱團希望能通過合唱這種生動形式,讓大家潛移默化地接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在湛江科技學院今年舉辦的“五四”晚會上,粵風合唱團演唱了《長征組歌》。“每次演唱這些曲目,腦海中都浮現出一幕幕英雄畫卷和感人場景。”合唱團團員們希望他們的歌聲,能夠演繹出鮮活的生命力,唱出民族的力量。他們都擁有同一個追求——將中國的故事唱給全世界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