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打造“鋪仔文化”,是坡頭推動文化振興的一大亮點。鄉間“鋪仔”,地氣十足。充分利用這些散落在自然村內的“鋪仔”,統一風格、升級打造“咱村鋪仔”,并且賦予“鋪仔”村民議事、文化休閑、暖心服務等功能,讓“鋪仔”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的延伸,涵養鄉風文明,助力文化振興。(6月16日《湛江日報》)
如何牢牢堅守村民主體地位,發動村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咱村鋪仔”是一個重要抓手,因為大多“鋪仔”是村民日常購買油鹽醬醋茶的地方,更是信息交流、集中議事、文化休閑的主要場所,很多大事難事在這里一討論就明白了,迅速得到村里普遍默認。坡頭區抓住這一接地氣的場所,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和文明建設,的確具有多方面的示范價值。
“鋪仔”是村民生活關切點,因為這些“鋪仔”關乎村里家家戶戶日常需求,對村里“鋪仔”進行統一規劃,因地制宜,提升風貌特色,同時也改善經營內容模式,自然會讓村民眼前一亮,無疑能讓幫扶行為進入村民視野,產生內在認同。倘若由此出發,把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事項,納入整治改造提升范圍,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在政民聯手發力中,改進鄉村生產生活,必然大大促進各類幫扶獲得群眾支持。
“鋪仔”前往往蘊含生活思考,村民喜歡在“鋪仔”前交流信息、議論事情、表明態度。當前鄉村幫扶力度加大,措施紛紛落地,鄉村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村民日常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但是村民生產模式更新不大,經營收入還有待提速等問題仍客觀存在。因此,要從關注“鋪仔”前的議論,反思幫扶行為,調整工作突出重心,才能事半功倍。
“鋪仔”也能凝聚發展力量,對于各類幫扶行動,該不該參與如何參與,“鋪仔”前往往有村民討論交流,形成較高的心里認同。這些情況,不能充耳不聞,熟視無睹,要及時了解掌握,主動把握。各地駐鎮幫鎮扶村干部,要經常深入鄉村,多到“咱村鋪仔”這樣的聚集點,與群眾拉家常,聽聽大家心里話,判斷是非,引導輿論,合理疏導情緒,才能統一思想振奮精神,聚力把鄉村振興事業辦好。
圍繞“鋪仔”構建議事平臺。在村里“鋪仔”前,村里大事小情都能鋪展開來議得明白。各級政府或部門不妨圍繞“鋪仔”形成條件,深化鄉村組織治理改革,打造更接地氣的議事平臺,引導村民實話實說,把鄉村日常治理和中長期發展事項,交給村民充分地經常性地討論交流,凝聚上下內外合力,共同建設美好鄉村。
相信有更多地方能夠用好“咱村鋪仔”切入點,把鄉村高質量發展工作做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