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5日,市委書記劉紅兵到廣東海洋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駐湛所(站)調研科研教育、科研生產助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情況,強調要加強校地、院地聯動,深化產學研合作,引導科研優秀成果就地轉化,匯聚科技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作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廣東海洋大學開設涉海涉農學科近30個專業,累計為國家培養涉海涉農人才近10萬人。來到海大,劉紅兵認真聽取學校服務“百千萬工程”工作匯報,參觀海洋科技展,詳細了解海大在海洋牧場智能裝備、養殖技術、水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對學校發揮高校科研教育、人才資源優勢,在產業振興、人才培育、文化融合、生態建設、校地共建等方面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給予肯定。他強調,海大要在海洋種業研發、海洋漁業發展、紅樹林保護、海洋食品加工等領域持續發力,更好服務“百千萬工程”,為鄉村振興注入“藍色動能”。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是全國綜合性熱帶農業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在湛江共設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農業機械研究所、湛江實驗站四個科研機構,服務湛江農業農村發展碩果累累。劉紅兵走訪各院所(站),進果園、入田地,看展館、聽介紹,與科研人員親切交流,實地了解熱科院湛江院區建設、農業機械新裝備、科研成果轉化以及南亞熱帶作物種植推廣等情況。他指出,這些科研院所是湛江的“大寶藏”,要倍加珍惜,充分借助熱科院強大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資源,加強院地對接合作,強化要素保障,加大科研成果示范推廣,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劉紅兵強調,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離不開科技支撐。湛江需要依靠駐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補齊農業發展短板,做強做優“土特產”,把優越的農業資源稟賦轉化為現實競爭力,在“百千萬工程”中突出湛江特色、探索湛江經驗、走出湛江路徑。希望駐湛高校、科研院所大力支持湛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實施“百千萬工程”工作,深化產學研合作,讓科研優秀成果盡快轉化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和服務,把鄉村振興論文寫在紅土地上。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關心支持駐湛高校、科研院所的發展,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做到駐湛高校、科研院所有所需,地方黨委政府有所應,攜手推動湛江從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
市領導李勇毅、吳國雄,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楊洲、副校長譚北平,中國熱科院農加所黨委書記羅志強、農機所黨委書記馮朝陽參加調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