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今天登場,超長待機40天。隨著炎熱的三伏天的到來,很多市民都會去貼“三伏貼”,“三伏貼”具有溫陽補氣,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哪些人適合貼三伏貼,貼三伏貼有什么注意事項呢?記者咨詢了湛江中心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許素瑜。
許素瑜介紹,“冬病夏治”中“冬病”是指人體在冬季易誘發、多發、復發和加重的相關疾??;在自然界陽氣最為鼎盛的三伏季借勢治療,稱之為“夏治”。三伏貼是“冬病夏治”“春夏養陽”的有效療法,采用補虛助陽藥或溫里散寒藥借助此時人體與自然界陽氣最盛旺的時機,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達到疾病標本兼治的目的以及預防保健的作用。
那么 “冬病夏治”三伏貼的適應癥有哪些?哪些人群不建議貼三伏貼?許素瑜介紹,“冬病夏治”三伏貼的適應癥包含: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疼痛性疾病、小兒疾病、婦科疾病、男科疾病、亞健康病癥等相關疾病。三伏貼是中醫學“未病先防”理念的具體治療方法。因此,三伏貼是遠期療效,并非人人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經過一定療程逐漸起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許素瑜解釋,“冬病夏治”,為什么冬天的疾病要夏天治療,因為我們的宿根是在體內,是春夏養陽,我們現在是養一年的陽氣,我們不單是治療冬天的疾病,也可以調養我們蓄積足夠的陽氣,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它既是治療的作用也有保健的效果。
許素瑜提醒,“冬病夏治”一定要辨別是否為“冬病”,并非所有病證都適合三伏貼治療,切不可亂用、濫用;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辨明適應癥后方可據病(證)選穴貼敷。三伏貼的運用,辨證選穴是療效的重要影響因素。
許素瑜介紹,貼敷時間是兩到八小時不等,一般是兩到三個小時,兒童是一到兩個小時。如果是幼兒或者嚴重的心臟肝臟疾病、還有糖尿病患者,要適當減少貼敷時間,在貼敷時間禁止吃生冷、油炸、辛辣等發物,蝦、蟹、鵝肉、狗肉之類盡量不要吃,有時候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灼熱,說明藥物已經滲透進去了,如果起水泡就是貼敷時間過長,要到醫院找醫生幫處理水泡,使用一些防止感染的藥物。
鏈接 >>>
今年三伏貼最佳貼敷時間為:
初伏(第一貼)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第二貼)7月21日—7月30日
中伏加強(第三貼)7月31日—8月9日
末伏(第四貼)8月10日—8月19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