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這一筆書寫時,要注意逆鋒起筆……”7月8日,在赤坎區中華街道新江社區的嶺南書畫室內,一堂免費的書法課,讓現場聽講的社區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據7月10日《湛江日報》)
暑假模式開啟,帶娃也成煩惱。在落實“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幫助孩子度過一個減負不減質、輕松又有意義的暑假,是很多家長的期待。在漫長的暑假里,孩子如果能根據自己的愛好,適當參加興趣班學習,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既可以豐富暑期生活,又可以增長知識??墒?,興趣班也令家長們頭痛不已:一些興趣班孩子雖然喜歡,收費卻昂貴得驚人;一些興趣班“貨不對板”,孩子大嘆“不值”……如此,這類興趣班就常常在孩子和家長的愛恨交織中延續著。嶺南師范學院紅帆社會實踐隊與新江社區聯合,讓免費“藝術課堂”豐富孩子暑假生活,回應了家長們的美好期待。家長陳女士就告訴記者:“正愁怎樣安排孩子的暑假生活呢,聽說社區有免費的藝教課,我就趕緊把孩子送過來上課了?!标惻窟€說,孩子自從參加了藝教課,不僅書法水平有所提高,與社區其他孩子一起上課,還結識了不少好朋友,性格變得更活潑。免費“藝術課堂”的實踐告訴我們,孩子過好暑假生活,需社會各方賦能。
暑假是孩子發展興趣,了解社會的關鍵時期。社會賦能,能讓孩子在暑假里遇到更好的自我。除給孩子們提供各類優質的免費課堂外,我們社會還應創造條件,豐富他們的體驗。例如,農村和社區不妨盤活文化場所、體育設施和娛樂設施等資源,讓孩子進農家書屋和文化站讀書看報,多組織孩子舉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對他們進行孝敬父母、禮貌待人、助人為樂等品行教育;而文化、科技等部門,要多讓“文藝、娛樂、科技展覽”之類的活動下鄉進社區,開闊孩子的視野;社會機構和團體可以開展各種合作,引導和組織孩子開展社會調查、勞動鍛煉、社區服務、參觀訪問、興趣發展、研學旅行、閱讀演講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當然,這些活動務必要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舉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