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詩淇
高考分數673分,歷史類全省第17名
(資料圖片)
錄取院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我的高中生活相對輕松,就和我的初中生活一樣。其實,我并非天賦型選手,我的高中也不是一個發奮圖強、拼命努力最后考上北大的勵志雞湯。我對具體科目的學習、平衡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都有過嚴謹縝密的思考分析和科學合理的方法心得,也是通過不斷探索確定最合適的方法,才能不斷提高實力,穩住第一,考上北大。
我希望讓大家能感受高中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如果我分享的一點小小心得能給大家幫助就更好了。
01 關于選科
科學分析成績
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
要說我高考能考上北大,在高一還是完全不敢想的事情。我能考上北大,很大一個原因是,在高一結束的時候,我從選物化生換到了選歷政生。很多同學會糾結選科,所以我的換科經驗和最終結果,應該會給大家一些啟發。
換科的最主要原因是成績。老師分析數據,我的六科成績在年級最多排到五六十名,但是我的語數英三科成績可以排到二三十名,說明主要是物化生在拖后腿。
從我自己的學習感受來講,我很討厭學化學,怎么學也學不會。雖然我很喜歡學習物理,但是數理化加起來就需要耗費我大量精力,導致每一科我都不能很好兼顧,有時更是難以分配出多余時間給語文英語生物。并且,我雖然較為擅長數學,但是在物理生中并不突出。
這樣分析下來,如果我改為選擇歷政生,首先就沒有了最容易拖后腿的科目,其次,我能有更多時間來打磨語數英,再者我的數學在歷史生中很有優勢。
事實證明,這樣的判斷和選擇是正確的。
所以,高一下學期開始選科分科的時候,不僅僅要考慮你擅長或薄弱的單科,還要考慮組合起來對你學習狀態、學習安排、競爭強度等各方面的整體影響。
另外,關于選擇物理還是歷史,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對選科的特定要求。比如我想讀法學或者金融,歷史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假如你想讀自動化等方面的專業,對這些工科專業和未來就業更加感興趣,那么物理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02 關于學習心態
學習是快樂的
在自己的跑道上用力奔跑
我講的這些,基本上是建立在已經選好了最合適自己的科目組合的基礎上的。
我的學習狀態和心態核心理念是:學習是快樂的,快樂之處在于思維的流暢活躍和邏輯的歡快流動,在于不斷探索得到新東西,在于感受知識世界的博大和自己能力的不斷提升。
我的學習絕不是只以高考作為目標,成績的提高,只是學習過程的一個自然結果。這樣學習,輕松但是又充實、緊張。有了這種感覺,學習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情。
比如,學習英語作文。本來我是很不擅長英語作文的,也不喜歡寫,因為詞不達意。但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就會去想為什么別人寫這么好,會忍不住感慨英語這門語言的神奇和偉大,會在腦海里風暴努力造出漂亮的句子和文段,然后能更加清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得到的回饋是細小且快樂的。
比如,寫生物遺傳題。我最初很恐懼生物遺傳題,但是當我把數學的邏輯放進去之后,我感受到遺傳題的嚴謹邏輯之處,遇到需要分類討論的復雜情況時,慢慢去討論,捋清思路,最終得到結果。整個過程真的很快樂,也有種生物做題知識又豐富了、朝著無限神秘的生物學更加深入一步的感覺。這種快樂是可持續的。
最近,我陪讀了一個準高三學生,他會對學習感到焦慮、恐懼。我告訴他,他對學習感到焦慮,本質上反映了他自己不滿足于現狀、想要進步的心理。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不斷通過一題題地做、一天天地學來提高自己實力,來增加高分的概率。并且,配合上學習狀態和心態,可以更好地把注意力從和他人比較競爭轉移到自己進步提升上。高考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你只需要在自己的跑道上用力奔跑就可以了。
03 關于時間安排
保證睡眠
長期規劃和短期任務安排相結合
我的時間安排核心在于:第一,盡量保持足夠量的睡眠,不要因為學習而壓縮睡眠休息時間,第二,不要因為學習時長不夠、回家沒學習而焦慮,第三,不要因為一天的學習任務沒完成而焦慮,第四,學習時間安排的方法在于整體長期規劃和細節短期任務安排相結合。
我的做法是:放學第一時間沖回家,用最快的速度洗漱完,然后爬上床5分鐘極速入睡,第二天早上盡量睡到最晚又不會容易遲到的時間點,從而盡力提高我的睡眠時長。這樣每天開始學習時,我的精神狀態都比較好,效率比較高。
時間安排中的第三第四點則是針對學習時間安排。這兩點也是很多人會忽略的。
高中學習是一個整體進程,每個學期都有每個學期的總計劃和任務,每周都有每周的總計劃和任務,比如高考前300天左右的任務就是完成一輪復習,高考前100天左右的時間就是完成二輪復習等等,這些就是學習中整體長期的規劃。因此,每天的學習實際上是推進這一規劃的其中一小步,細節短期的任務安排就是指在更小尺度時間段內對整體長期規劃的落實。
比如,這周的生物學習規劃是復習光合作用,那么周一的學習任務就是復習提取和分離光合色素并做題鞏固,周二的學習任務就是復習光合作用的流程并做題鞏固等等。如果周一沒有完成任務,可以往后順延,只需要在本周內完成任務即可。如果本周規劃任務過重,仍然可以往后順延,只需要在更大尺度的時間段(例如本學期)內完成任務即可。
確立了這樣的學習時間安排,就可以有效避免因為今天沒有完成學習任務而焦慮。因為我們是站在整體的角度去考慮和統籌,是為了完成整個階段的整體長期規劃目標,細節短期任務安排是非常靈活、可以自由調整的。
談到學習時間安排,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今天晚修安排了很多任務,第一項任務是鉆研一份難度極大的數學卷子,卻發現整個晚修都拿來做這件事情,其他任務完全沒有開始。
到底該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呢?
一位自媒體博主的方法啟迪了我。具體而言,就是把每天自主可利用的時間(白天自習時間,課間時間,晚修時間)劃分成更小的單位,再把每天的任務安排至各個單位中。任務安排的單位時間一旦結束,立刻停止,開啟下一任務。
舉個實例,我一般會選擇把晚修時間劃分。晚修是從7點持續到10點半,我會以半個小時為單位,分為1-7時段,1-2時段整理歷史筆記,3-4時段整理政治筆記,5時段學習英語作文,6-7時段寫一份數學選填。如果2時段結束時,歷史筆記沒有整理完,我會立刻停止,把沒有整理完的歷史筆記留待次日繼續整理。同理,如果4時段結束時,政治筆記沒有整理完,我也會立刻停止,留待次日整理。如果次日仍然沒有整理完,繼續順延。
鉆研數學試卷之所以停不下來以致浪費了整個晚修時間,本質上就是因為沒有真正意識到要服從于整體長期的規劃。如果站在整體角度去考慮,就很容易發現今天數學試卷沒鉆研完其實也沒關系,因為可以明天乃至后天繼續鉆研。同時也會意識到,如果用一整個晚修去鉆研數學試卷,將會導致其他科目的整體長期規劃無法推進。
當然,留待次日的順延方法不是鼓勵你去擺爛,無限期順延下去只會嚴重耽誤你的復習進度。因此,采用這個方法,在每個任務安排時段內要抱著“我要趕緊完成任務不然就完蛋了”的想法,盡力提高自己學習效率,才能最大化地發揮時間安排的效果。
總的來說,我并沒有實力更強、智商更高,我可以超越自己的,恰恰是學習狀態、心態以及時間安排這些方面。可以說,這些方面做好了,對整體學習乃至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