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2022年石化行業綠色發展水平評估報告》發布,中科煉化被評價為“煉化一體化綠色發展先進水平”單位。(8月3日《湛江日報》)
綠色發展,是對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追求,考驗著我們在發展中的取舍之道。一地生態環境“含綠量”與經濟發展“含金量”之間,是一組怎樣的關系?它們又會如何相互影響、牽動變化?
8月3日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文章《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增長的“含金量”》。文章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的‘含金量’較高,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綠色轉型與經濟增長的協同作用增強……發展的‘含綠量’彰顯增長的‘含金量’,標注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就必須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綠色化水平,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增長的‘含金量’。”
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湛江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支柱產業、重大項目的“含綠量”近年顯著提升。8月3日湛江日報就發表題為《中科煉化綠色發展進入全國先進行列》的報道,說的是中科煉化被評價為“煉化一體化綠色發展先進水平”單位。報道中幾個數據很是亮眼:2022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比2021年同期下降10%以上;一期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2692萬千瓦時,可降低公司能源消費總量3308噸標煤/年(當量值),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2.23萬噸/年……
同在東海島上的寶鋼湛江鋼鐵,素有“花園鋼廠”之稱,而其背后,是接連創造行業首家實現廢水零排放和實現固廢100%不出廠的高綠值業績。去年,湛江日報曾介紹過一道特別的“算樹題”——湛江鋼鐵將項目節能降碳成效“換算”成植樹的棵數。比如光伏(一期)年發電約5281萬千瓦時,節能降碳等效于植樹92萬棵;高爐煤氣回收約127億立方米,節能降碳等效于植樹8億。這“算樹題”,不僅是“算法”的改變,更是“觀念”的革新。今年7月22日湛江日報曾報道巴斯夫與明陽合作建設海上風電場,“該風電場預計將于2025年全面投入運營,其發電量將主要為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電力”。一個世界級綠色環保高端沿海臨港重化產業基地,在一片“綠意盎然”中拔節生長!
報道與數據或許有些抽象,但“含綠量”賦能的十足“含金量”,廣大市民從身邊的“森呼吸”“湛江藍”等“生態福利”中,得以感受具體并引以為傲。8月3日的南方日報湛江觀察就以一個圖片版介紹了“桑拿天”在湛江大自然里“嘆空調”的獨特體驗,“一側是城市的車水馬龍,一側是曲徑通幽的納涼角落……那些大隱隱于市的詩意納涼點,也能讓人心生喜悅”。詩意納涼點,滿眼皆綠意,正是這座“紅樹林之城”派發的“生態福利”,彰顯著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不懈堅持。
生態優勢金不換,這既是家底,也是責任。以“含綠量”賦能“含金量”,這片紅土地上必將接續涌現更多“點綠成金”的神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