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比瞬攀浅鞘械奈磥砗突盍χ矗鞘械陌l展要充分激發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人才引得來、育得出、留得住,為實現城市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近年來,我市大力營造尊才愛才敬才的良好環境,努力打造全市青年人才溫暖港灣。
湛江灣實驗室與高校聯合開展研究生培養。通訊員 湛組軒 周圓 供圖
生態宜居、前景廣闊,越來越多外地人才選擇留在湛江
(相關資料圖)
近日,記者從廣東醫科大學了解到,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地畢業生選擇留在湛江發展。截至日前,今年該校流向湛江地區的畢業生人數有993人(含就業、創業、升學等),為近年來最多,據統計,該校近5年流向湛江地區的畢業生人數有3300多人。
記者在采訪留湛的外地畢業生及外地人才時發現,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各不相同,留在湛江的原因也多種多樣,但他們有一個重要共識,那就是湛江這座城市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優勢。優美的生態環境、良好的人才培養氛圍,對他們而言最有吸引力。
“因為對海的憧憬,選擇來到湛江;因為看到了發展的前景,選擇留在湛江?!眮碜陨綎|省高密市、目前在湛江中心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工作的魏守超博士認為,湛江有獨特的魅力和優勢,到湛江讀書、工作是無悔的選擇。
魏守超生活在內陸城市,從小對大海特別憧憬,2017年來到廣東醫科大學攻讀神經病學專業博士,優良的生態環境、厚重的歷史、熱情善良的湛江人,深深吸引著他去探索這座城市;而母??蒲袟l件好、學術水平高、給予的提升機會多,讓魏守超可以潛心科研,發現更多的可能。2019年11月,經我市相關人才工作部門推薦,他受廣東省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資助前往英國利物浦大學進行深造。畢業回國后,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向魏守超拋出了橄欖枝。“醫院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決心很大,醫院領導多次出面溝通,提供充足的科研條件,誠意滿滿,這是我選擇留在湛江的原因?!蔽菏爻硎?,湛江對各類人才越來越重視,發展前景廣闊,自己將以“新湛江人”的身份續寫人生。
“宜居”“潛力”,談到為何留在湛江發展,程龍給出了兩個關鍵詞。程龍是湖北黃岡人、廣東醫科大學2020級骨外科碩士研究生,目前在附屬醫院脊柱微創外科工作。談及畢業去向,他說:“決定留在湛江發展,一方面是讀書期間感受到在湛江生活很舒適,另一方面是看中湛江未來的發展前景?!?/p>
程龍認為,“?!笔钦拷膬瀯荩司拥纳顚ν獾厝瞬艁碚f很有吸引力,“把人才吸引來以后,怎么留住人才,是一個更值得思考的問題?!背听堈f,湛江位于粵瓊桂交匯點,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朝著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強勢崛起,發展迅猛,自己看好湛江的前景。此外,全面、周到、落實到位的人才優惠政策,更是讓自己吃下了“定心丸”。
搭起平臺、筑巢引鳳,力促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以產聚才,不斷強大的產業鏈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我市把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貫通起來,為湛江高質量發展打造“智慧引擎”。著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基地、推進涉海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助推“產業鏈”和“人才鏈”環環相扣、深度融合。
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造,激勵更多青年才俊和創新團隊勇立潮頭、銳意進取,這是時代的召喚,更是城市的追求。
我市把人才驛站作為打造人才高地、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和重要抓手,穩步推進市、縣、鎮、村四級人才驛站建設運營工作,市級總站示范帶頭作用,帶動縣、區級基層驛站主動作為,全面構建“以點帶面星月爭輝”的市縣聯動人才服務體系,匯聚一批人才向產業流動,帶動技術、資金、項目等資源與基層優勢、特色、潛力資源融通互補,激活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鄉村要發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隨著對接平臺的搭建完善,一群有發展潛力的人才隊伍集結成軍。我市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持”行動,鼓勵鄉賢回鄉參與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輸送優秀高校畢業生到扶貧攻堅一線服務,選派選調生駐村鍛煉,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推動教育、醫療、科技人才下鄉服務,培訓培養農村產業人才1.2萬人次,加速推動產業發展與人才成長“同頻共振”。
線上線下精準匹配,點對點推動人才引進和項目落地,“最強大腦”紛至沓來,形成人才集聚的“滾雪球”鏈式效應,湛江招才引智“朋友圈”不斷擴大。
林君院士工作站、林浩然院士工作站先后落戶湛江,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林浩然院士工作站揭牌,院士來湛常態化,各種主題學術論壇陸續召開,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園區落成,充分利用知名院士、專家的智力資源,解決湛江海洋產業發展中的技術性問題,湛江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力得到顯著提升。
當前湛江全力聚焦海洋產業發展抓項目實施,聚焦“高精尖缺”靶向引育人才,為建設海上牧場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依托海洋創新人才的集聚和培養,湛江加強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產出和轉化,設置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領域青年人才創新項目,在湛江高校、科研院所及涉海企業遴選優秀青年人才,給予專項支持,競爭遴選項目60項,扶持及配套資金投入900萬元。
“湛江市海洋產業骨干人才暨涉海青年企業家培訓班”等專項培訓,遴選一批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領域青年人才到國內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開展短期培訓、學術交流、訪問進修、合作研究等活動,同時,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與高校建立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與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共同培養54名研究生,專業領域包括機械與動力工程、漁業發展、食品加工與安全、生物與醫藥等。以產業引人才,以人才強產業,產業與人才的“雙向奔赴”,為湛江的發展增添了強勁動能。
政治上關懷、生活上關心、情感上關愛,讓人才無后顧之憂
優越的生態環境、廣闊的發展前景、崛起的產業集群,都是湛江引才留才的比較優勢。近年來,我市還在不斷放大自己的比較優勢,越來越多的外地畢業生和高端人才正在被引進來、留下來,成為這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智力資源”。
記者從市委組織部了解到,近年來,我市以推進高端引領、菁英托舉、強基培優、生態優化、聚力提效“五大行動”為重點,著力抓住人才的培養、使用、引進、管理、服務等關鍵環節,扎實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人才政策不斷細化和落實,一些重大人才專項和重點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人才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人才之“苗”需肥沃土壤培育,才能茁壯成長。
近年來,我市不斷健全人才政策體系,深化人才體系機制改革,陸續出臺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北部灣人才高地的實施意見》《湛江市創新創業團隊引育“領航計劃”的實施辦法》《湛江市高層次人才學術活動資助辦法》等市級20余項專項人才政策,內容涵蓋人才認定引進、評價、激勵、流動、保障等工作機制,并初步構建了科學規范、開放務實、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體系,推動人社、住建、編制等部門配套制定高層次人才配偶就業、領軍人才購房補貼、市級編制周轉專戶等配套政策。
人才工作不僅要引入“人”,更要留住“心”。
今年5月30日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市四套班子領導分別走訪慰問了各自聯系服務的專家人才,并通過他們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和節日祝福。市委、市政府將始終把創新驅動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認真研究解決人才工作出現的堵點、難點問題,優化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為科技創新營造更好環境,搭建更多平臺,使創新成為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一直以來,我市堅持以真情打動人才,以政策保障人才,常態化舉辦人才政策宣講,積極解決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障、安居住房等問題,構建全方位的人才服務環境,為人才提供展現才華、施展抱負的舞臺,讓人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專長、實現自身價值,擁有歸屬感、成就感、榮譽感,從而愿意留、樂意留。
目前,我市已開展新一輪市級激勵政策兌現,組織開展激勵政策申報、審核工作,切實做好全市符合條件的人才生活補貼項目、團隊資助項目、平臺資助項目資助兌現,有效激發各類人才和單位團隊創新創造積極性。
政治上關懷、生活上關心、情感上關愛,不斷建立健全關心關愛人才體制機制,才能讓人才無后顧之憂。
《湛江市高層次人才認定及人才卡服務實施辦法(試行)》試行三年來,累計提供子女入學、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務1.5萬人次,其中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高層次人才安排人才公寓1100套,在引進、留住高層次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我市進一步提高高層次人才服務標準,制訂了《湛江市高層次人才認定及人才卡服務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增加辦稅便利服務、法律服務等服務7項,優惠便利政策從原來的14大項22小項增加至17大項29小項,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已經累計認定高層次人才1.2萬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