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近年來,關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案例屢見不鮮,沉迷游戲引起的問題層出不窮。如在中山市務工的尹先生稱,自己10歲的兒子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往5款游戲中充值了6.2萬元。雖然8歲以上未成年人進行大額消費在得不到監護人認可的情況下,一般屬于無效民事行為,商家應當退還。但此種情況家長需完成舉證,證明實際消費是未成年子女進行的。如此就進入舉證難、退款難的“死胡同”。7月18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上線廣東“民聲熱線”直播中,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充值成了焦點問題,引發社會共鳴。各級(地)消委會就相關問題召開了約談會、研討會等深入探尋解決游戲行業投訴難點堵點,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共創放心消費環境。
目前,正當暑假期間,未成年人的自由活動時間充裕,但由于未成年人自制力與分辨力不強,抵制網絡上各種誘惑的能力比較欠缺。為此,湛江市消委會(湛江市市場監督管理舉報投訴中心)發出消費警示,提醒廣大家長要履行好監護監管責任,防范、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避免陷入網絡游戲充值風險。
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管。家長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健康合理使用網絡的教育與引導,對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使用進行一定的限制,為孩子配備專用的設備,或將手機設置成適合孩子的模式;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證信息和手機支付密碼,防止未經同意被未成年人使用,或者采取手機指紋或人臉識別解鎖功能、開通消費提醒、關閉小額免密碼支付功能等。家長發現孩子下載使用其他APP時,應及時查看注冊賬號等信息,避免發生孩子沉迷游戲或大額充值等問題。
做好實名認證,及時掌握孩子游戲賬號。家長應盡量讓未成年人進行實名認證,利用游戲本身的防沉迷系統進行限制。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要求網絡游戲企業須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可見,即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實名注冊使用,雖然有所限制,但仍然有充值額度。因此,必須教育和引導孩子玩游戲需要充值,必須要和父母商量,不能私自充值。
管理好手機和密碼。對未成年人充值要強化管理,家長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密碼,勿將未成年人的指紋錄入相關系統,并經常修改密碼,妥善保管支付密碼,防止孩子用來綁定進行大額支付。
未成年人交易要留存憑據。因交易已經造成損失的情況下,及時與網絡經營者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可撥打“12345”或向當地消委會投訴,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湛江市消委會呼吁網絡游戲企業、家長等社會各界積極關注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消費問題,切實履行好未成年人監護保護責任,引導未成年人逐步建立安全、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防范未成年人陷入網游充值的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