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廉江文化廣場里人頭攢動。乘著“夜經濟”的東風,這里正在舉辦湛江 “招聘夜市”。求職者穿梭其中,在企業招聘區與企業聊工作內容、談薪資待遇,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優秀企業支起覓才攤位“營業”,“招聘夜市”為廉城的夜色增添不少煙火氣,為求職招聘開辟出清涼就業新路徑。
活動當天,共進場招聘企業121家,提供崗位3426個,進場人數4683人,現場達成就業意向462人,涉及小家電、五金、家政、教育等行業崗位,尤其是現場設立的女企“愛心父母”招聘專區前咨詢應聘的人絡繹不絕,22家企業為留守兒童父母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崗位161個,現場達成就業意向67人。
這是我市堅持“引育”并重、營造良好人才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市各級組織和人社部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完善高端人才、緊缺人才支持專項政策,形成“政策組合拳”,各級人才驛站構建“育才+引才+留才”人才矩陣,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資料圖)
增強“造血”功能,充盈基層用才“蓄水池”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市切實把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作為打造我市營造人才良好生態的重要平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促進人才強市和推動“百縣千鎮萬村”工程的重要引擎,制定了《關于加快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建立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根據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建立專家人才信息庫、本土人才信息庫,積極培養本土人才,推動人才資源集聚,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扎根農村。
目前,市、縣兩級人才驛站有服務專員29人,其中,本科學歷20人、專科學歷9人。市級人才驛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5人,56個重點幫扶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均招募“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作為專職工作人員。
為解決地方基層建設發展缺人才的困境,我市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模式。自2012年以來,市委組織部與廣東海洋大學合作開展實踐鍛煉活動,共選派10批共23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到地方單位開展實踐鍛煉,其中30多名研究生畢業后留在湛江工作。此外,各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通過加強科技特派員和涉農群體交流與對接,了解基層服務需求、人才崗位需求、就業創業需求等,解決基層在農業產業人才引進、人才培育及技術瓶頸等難題,推動科技、信息等資源要素向基層集聚,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人才支撐。
雷州市南興鎮以水稻種植為主要農業產業,稻草的處理一直是農戶難以解決的一個問題。該鎮梅田村黨支部書記吳平燦發動該村鄉賢力量,帶領村集體合作社,在鎮黨委、政府以及駐鎮幫扶工作隊的支持下投入200萬元,建起國內領先標準的稻草處理廠。在傳統農業保險的基礎上,經過處理后的稻草出售,解決了本地稻草生態回收再利用問題,擴大種植規模所面臨的風險,為大規模種植提供了“雙保險”,2022年晚稻就能解決5000畝稻草離田環保問題,為當地群眾增加20萬元收入。
健全服務體系,做優留才聚才“生態圈”
如何引導人才通過分享自身的創業經驗,融合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資源,為初創企業發展提供公益性指導服務,更成了困擾基層留才聚才的主要難題。
為探索解決這一問題,赤坎區瞄準文旅產業發展方向,借助文旅產業發展之勢,匯聚更多文旅人才到赤坎創新創業,堅持項目和平臺“雙管齊下”,以人才、創新兩大“引擎”釋放“百千萬工程”澎湃動能,助力赤坎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近期,赤坎區中山街道人才驛站舉辦了“黨群連心老街煥新”赤坎古商埠文旅發展人才座談會。此次活動邀請了多位學界、業界“大咖”,圍繞“赤坎古商埠”文旅商融合發展、街區建造創新服務活動等若干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向古商埠創新創業青年廣泛征集文旅商融合創新發展思路,并向參會人員詳細介紹了就業創業補貼申報等各項優惠政策,加快赤坎古商埠創新創業人才資源集聚,推進赤坎區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廉江市人才驛站在安鋪鎮舉辦了“助力創新 服務創業”廉江市創業導師基層行活動,15名創業導師為創業者提供導向性、專業性、實踐性的創業幫扶服務,近40位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活動。該人才驛站通過活動搭建創業者和創業導師的交流對接平臺,組織導師團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服務,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針對企業存在問題,給企業“把脈問診”,為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健全的創業就業服務體系,營造良好人才生態環境,助力企業引才留才。
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增強項目引才“源動力”
“這片荷塘今年夏天開滿荷花,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游人來觀賞,成了網紅打卡點,到9月就能收獲新品種鹽堿地蓮藕。”在廉江安鋪三墩村千畝蓮藕產業基地,來自安徽的蓮藕種植戶告訴記者,“這種蓮藕不同于其他農作物,海水倒灌鹽堿地獨特生長環境種出的藕淀粉含量高,口感更加脆甜。”
據安鋪鎮人才驛站負責人介紹,該鎮原有1000多畝因海水漫堤造成土壤肥力低下的鹽堿荒地,經人才驛站牽線及提供政策支持,引進了安徽蓮藕種植帶頭人魯為根,與三墩村合作,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改造鹽堿地,引進外地高產、耐鹽堿食用蓮藕品種,采用一年種蓮藕一年種水稻輪種方式,改良土壤土質,開發出低能耗、高產出、無污染的現代生態有機循環農業旅游發展產業園。
目前,該產業園以現代農業生產結合旅游觀光,帶動附近6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從事種植及采收蓮藕工作,并帶領農民發展荷花及蓮花養殖相關產業增收致富,為帶動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動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