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15日14時許,廉江市公安局高橋派出所接到報警稱:高橋鎮紅樹林沙丘海岸線附近有4名游客被困在沙丘堆上,需要緊急救援。(8月16日《湛江日報》)
海水清涼、海風習習、沙灘松軟,海邊成為夏季市民游客的首選目的地之一。但是大家在打卡“網紅景點”、體驗“趕海”樂趣的時候,千萬不能忘了安全。8月16日湛江日報報道了一家四口到海邊挖螺,“臨近午時發現海水不斷漲潮,但他們沒太在意,然而潮水越來越大,待其想退回岸邊卻為時已晚”,幸得警方及時施救,最終有驚無險。
類似的漲潮被困事件,并不鮮見。比如在社交平臺上能看到,今年4月,有家長帶孩子到霞山的沙灘上玩耍,遇到漲潮六人被困,最終消防員緊急將六人轉移至安全地帶。有網友就說了,“看起來水也不深啊,怎么不自己走回來?”大家到海邊游玩應該都有一種感覺,在沿海灘涂中行走,腳似乎被泥“吸住”,會比在馬路、沙地上要吃力。當漲潮時,灘涂被淺淺的海水覆蓋,但把腿拔出淤泥時,往往會有“越掙扎陷得越深”的感覺。由此可見,海邊灘涂淤泥較多,且潮水變化無常,一旦深陷其中很難自行脫困。因此,大家去海邊時,一定要提前了解天氣及潮汐情況,做好防護準備,避免意外發生。一旦被困,則應及時求助,千萬不要輕視那看起來“淺淺的海水”。
另外,也要給大家提個醒,不要輕易跟著社交平臺打卡所謂的“網紅景點”。有的社交平臺因“分享生活”的屬性,成為旅游點、店鋪、用品等一大重要的推廣渠道,也被網友稱為“種草”平臺。然而,平臺上“良草”“雜草”良莠不齊,一些推介的“網紅景點”存在明顯隱患。比如不久前,有游客跟著某社交平臺上的“種草”攻略去打卡遭遇山洪。事故相關視頻里可以看到,河道兩岸都是山,大約有幾十人在河里游玩,還有人在河中間搭起了帳篷。當上游渾濁的山洪襲來時,留給逃生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大部分人都在向河岸邊轉移,有大人抱著孩子向岸邊走,河里來不及收的帳篷和游泳圈等物品被洪水沖走。這些尚未開發的所謂“網紅景點”,其實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如果盲目跟著“種草帖”去打卡,那就是對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不負責。
當然,景區景點管理方也應加強隱患排查、完善安全設施,比如在海邊灘涂設置警示牌,提醒游客注意潮汐變化。甚至可以根據當天潮汐預報,適時通過大喇叭等方式勸告游客及時上岸、遠離危險。而那些尚未開發的“網紅景點”所在村鎮,也要根據社交平臺的“種草”情況進行提前預判,做好隱患排查、安全宣傳等工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