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3日,依托麻章區湖光鎮舊縣村“百千萬工程”服務站,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有關負責人組織學院黨員專家“組團式”下沉到村,與舊縣村黨支部開展黨建共建,調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以黨建助力非遺文化發展,拓展非遺外延,積極助推舊縣村文化產業發展,探尋鄉村文化振興“密碼”。
專家組在舊縣村參觀湛江儺舞博物館,了解儺舞的起源、傳承和發展,感受儺舞的文化魅力。舊縣村黨支部負責人組織兩支儺舞隊,在儺舞傳承人的指揮下,現場演示儺舞。專家組與儺舞隊員就動作、隊形和鼓點節拍等,進行了細致深入的交流。
隨后,專家組在麻章區湖光鎮舊縣村“百千萬工程”服務站,與村干部、“非遺”儺舞傳承人和儺舞隊代表開展座談。雙方在儺舞技術、非遺傳承及發展、相關文創文旅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可行性研討,充分發揮專家智囊作用,對補齊湛江儺舞發展短板提供可行思路。
據悉,舊縣村儺舞屬民間舞蹈“考兵舞”,是舞蹈史上的“活化石”。舞蹈者面戴特制儺面具,跟隨鼓手擊鼓節拍,以搖頭、擰身、蹲顫、繞腕、推指、碎步、踏跳等為主題動作,伴以吆喝之聲,舞型粗獷蹈厲、莊嚴威武、靈活多樣。以舊縣儺舞為主申報的“湛江儺舞”,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舊縣村被省、市確定為儺舞傳承基地,被評為廣東省傳統古村落、湛江市創建生態文明五年行動生態文明村、湛江市文明村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