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海威2號”寬闊的平臺空間搭載了太陽能電力系統。
8月18日,廣東目前規模最大的海上智能養殖平臺——“海威2號”正式投苗。8月24日,從雷州流沙港碼頭乘快艇劈波斬浪疾馳12海里之后,記者終于登上了“海威2號”這座海上巨無霸。
船只在“海威2號”旁駛過。
據悉,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湛江灣實驗室等,利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智能養殖平臺技術,在湛江大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政策支持下,建成并投產半潛桁架式漁業智能養殖平臺“海威一號”“海威二號”,并以養殖平臺作為示范,打破傳統近海業態重疊、望洋興嘆的局面,推動我市網箱養殖走向深遠海,實現智能化現代化發展。
位于湛江雷州的“海威2號”。
“海威2號”平臺長86米、寬32米、高16.5米,采用半潛式結構設計,四角錨泊定位,具有良好的抗風浪能力,盡管風浪不小,但記者走在平臺上面仍感覺非常平穩。其配置壓載系統1套,可實現平臺快速上浮或下沉,可適應水深15—100米,可抵御14級臺風。平臺浮起后,可快速拖航轉場,實現智能操控自動投餌。光伏面板、太陽能電力系統、配電箱、自動投餌機、洗網機、看護平臺、水質實時測量、5G數據通信、物聯網信息系統、海水淡化裝置、垃圾和生活污水回收設備等,一應俱全。
走在“海威2號”平臺上非常平穩。
“海威2號”形成智能化養殖管理。
工人在“海威2號”上作業。
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如數家珍地介紹,“海威2號”共分設3個網箱,設計養殖水體超3萬立方米,單個養殖周期可收獲超100萬斤魚類。目前,已有約100萬尾、20多萬斤的金鯧魚苗投放進網箱中,“‘海威2號’仍處于試驗階段,需要對浪涌、海水鹽度、深度、水流朝向、水壓等進行監控,以分析研究和進一步改善養殖方式。今后,‘海威2號’上將設置實驗室,對海洋魚類的育種等進行研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