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興生產基地里的對蝦加工車間。記者 劉冀城 攝
“我們研發一個項目,產生一個成果,形成一個產業,輻射一片地區,帶動一方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8月30日,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丹接受專訪時表示,恒興始終在聯農帶農幫農,讓千家萬戶參與海洋牧場建設,帶動產業和農民共同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湛江營商環境大大提升
公司招才引才駛入快車道
湛江日報:作為本土企業家,你堅持扎根湛江,見證了湛江哪些變化?
陳丹:湛江是我的家鄉,也是我讀書、生活、工作的地方,我從收購麻袋創業開始,從貿易到實業一步步走過今天,始終感覺到湛江是一個適合創業的好地方。這些年來,我也見證了湛江的新變化,比如營商環境。我從1991年創業,1995年在湛江建立首個工廠,一路都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門會根據企業需求,滿足各方面資源配置,落實土地和惠企政策。如今湛江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大大提升,我們企業家有目共睹,尤其在人才引進方面,有了政策支持,恒興引進了更多高端人才,進一步推動了公司高質量發展。
合力開展育種攻關
加大推廣預制菜
湛江日報:恒興作為國家農業龍頭企業,如何做好“水產預制菜”這些大文章?
陳丹:恒興注重提高科研人員的培養質量,不斷引進高水平的育種人才,加強與院士、專家團隊、科研院校合作,合力開展育種攻關。恒興正和湛江灣實驗室一起,積極走在行業發展的前列,加快推進養殖平臺及養殖工船的體系建設,推動養殖平臺、養殖智能化、能源供給、服務保障、通信及大數據等板塊的有效結合,解決海上養殖的配套難題,保障養殖效益。
這兩年來預制菜發展得非常快,現在可以說是火爆出圈了。只有加大推廣預制菜,讓農產品、水產品食品化,提升附加值,才能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提升價值、造福于農民,推動鄉村振興。在新的消費趨勢下,需要通過加工農產品、水產品轉化成預制菜產品,創造更高的附加值。
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助推“百千萬工程”
湛江日報:當前,我市大力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恒興如何利用這個契機,促進企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相融共進、助力“百千萬工程”?
陳丹:30年來,恒興一直秉持恒農興邦的理念,堅持“公司+農戶+基地+技術+服務”的運作模式,為農戶提供免費的專業培訓、科學養殖技術和優質的種苗,同時對農戶養殖產品給予保價回收,建立系統完整的水產食品產業鏈體系。通過智慧漁業管理平臺,結合水產養殖大數據分析,實現水產養殖精細化管理,幫助漁民節省勞動力、提升養殖效率。
通過把好“原料端、加工端、物流端”三大端口,恒興打造從塘頭到餐桌安全、營養、美味的食品產業鏈,累計培訓農戶超160萬人次,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下決心做好水產種業
為我國水產業作出貢獻
湛江日報:作為民營企業,恒興為何如此大手筆投入種業研發?
陳丹:水產業振興,良種是關鍵。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強,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良種,才能把握種業競爭、產業發展的主動權。1995年,恒興從水產飼料開始進入到水產業領域。1998年,南美白對蝦在湛江試養成功,我國對蝦養殖中心開始由北往南移。但由于南美白對蝦是外來蝦種,國內企業獲取優質蝦苗和親蝦的方式就是從境外購買,當時進口一對種蝦就要1000多元。
水產種苗是產業發展的“芯片”。水產業發展有未來和有競爭力,中國蝦業由被動變為主動,獲得長久發展,打破南美白對蝦發展瓶頸,必須從品種上進行改良或自主研發,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們下決心做好水產種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水產業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