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網財經10月22日訊 日前在“健康中國腫瘤早篩與預防發展研討會”上,“江蘇省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耐藥地圖”暨《幽門螺桿菌個體化診療及胃癌綜合防治體系構建》科研項目中期數據揭盲發布。
這是首次針對江蘇省內自然人群進行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耐藥流行病學調查,采用了國內自主研發的糞便Hp核酸檢測技術。
據了解,“江蘇省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耐藥調查”項目屬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于2019年7月正式啟動,截至2023年10月10日累計入組數據3063例,覆蓋江蘇省12個城市,調查人群涵蓋中小學生等兒童青少年、中年人及老年人。
本次發布的“江蘇省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耐藥調查”結果,是《幽門螺桿菌個體化診療及胃癌綜合防治體系構建》科研項目的中期數據。
南京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委員張振玉教授受課題組委托在研討會上就“江蘇省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耐藥地圖”做專題報告。
張振玉教授指出,結合本次課題項目結果與此前泰州健康惠民一號工程的調查結果,繪制了江蘇省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地圖”、“耐藥地圖”,了解了省內人群感染菌株的毒力情況,也對不同城市的耐藥特點進行了分析,獲得了許多此前沒有的數據,加深了臨床上對省內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耐藥情況的理解,對于Hp個體化診療和胃癌綜合防治體系的構建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農工民主黨健康中國建設工作委員會醫藥與生物技術分會委員、糞便Hp核酸檢測技術研發團隊核心科學家王春香博士表示,作為從事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發30多年的科研人,看到自己團隊研發的糞便Hp核酸檢測技術應用于臨床科研,在提升Hp根除率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感到非常欣慰,也希望該項技術能在健康中國腫瘤早篩與預防發展工作中發揮更大價值。
據了解,此次“健康中國腫瘤早篩與預防發展研討會”是中國農工民主黨健康中國建設工作委員會首次針對腫瘤早篩與預防相關問題舉辦的專題研討會,旨在推動癌癥診療體系的加快完善,推進腫瘤的早篩查、早診斷、早預防工作,助力《“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所提出到2030年實現總體癌癥生存率提高15%宏偉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