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中發現20多只大天鵝飛抵青海湖西北岸,開啟越冬之旅。大天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棲息于開闊、水草豐富的湖泊,每年10月中下旬,這些大天鵝從新疆巴音布魯克天鵝湖等繁殖地出發,前往青海湖越冬,次年3月離開青海湖返回繁殖地。
甘肅:發現黑頸鶴BB0號 昔日幼鳥將成年
這幾天,在甘肅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大量候鳥開始集結準備南遷。在200多只黑頸鶴中,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只環志號為BB0的黑頸鶴,經確認,這只黑頸鶴是2023年7月,科研人員在青海黃南州柯生鄉環志跟蹤到的,目前處于亞成體狀態。
根據環志器數據反饋,這只黑頸鶴2023年11月初曾南遷抵達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今年3月20日又從云南大山包北遷,回到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至今。環志BB0號黑頸鶴選擇甘肅黃河首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棲息地,從側面反映了近年來該保護區的生態治理成效。
江西九江:千只灰鶴飛抵鄱陽湖都昌湖區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飛抵鄱陽湖的越冬候鳥增多。10月17日,已有千只灰鶴飛抵鄱陽湖都昌候鳥保護區。它們三五成群,時而在灘涂上悠閑覓食,時而翱翔天空,成為湖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灰鶴又稱“千歲鶴”,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屬大型涉禽。
內蒙古多地迎來候鳥 繪就秋日生態美景
最近一段時間,內蒙古多地迎來大批南遷候鳥,它們在水面上覓食、嬉戲,繪就了一幅絢麗的秋日生態畫卷。
這是位于烏海市的烏海湖,湖面上波光粼粼,蘆葦隨風搖曳,天鵝、鴻雁、灰雁等上千只候鳥在這里游弋、嬉戲、覓食。
同樣,赤峰市的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魯科爾沁旗的各大湖泊同樣熱鬧非凡,大批候鳥給一片片水域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內蒙古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同時,各級林草部門采取嚴厲打擊亂捕濫獵及非法交易活動,加大巡護力度,為遷徙候鳥提供了安全、舒適的棲息環境。
黑龍江:烏裕爾河自然保護區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這兩天,在黑龍江烏裕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繼出現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等候鳥的身影,給秋日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截至目前,黑龍江烏裕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遷徙候鳥數量已達到高峰,約為10萬余只,較往年明顯增多。
據了解,黑龍江烏裕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5萬公頃,是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被稱為候鳥遷徙途中的“加油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