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鋼、筆尖鋼、光刻膠、電子特氣、宮頸癌疫苗以及高純金屬靶材等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打破了國外長期以來的技術壟斷;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居全國第四位;全要素生產率、科技活動人力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指標分別居全國第三位、第五位、第六位……近年來,我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產業活力奔涌。
11日,省委宣傳部舉行福建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中闖出新路,奮力爭當高質量發展先行者),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等部門和我省科研院所、高校的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探索實踐與思路舉措。
強化企業科創主體地位
全球每三塊汽車玻璃就有一塊來自福建,每五雙運動鞋就有一雙“福建造”;國內近一半的錦綸、1/4的服裝產自福建。“福建制造”發展勢頭強勁。
目前,我省已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5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71家。“堅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讓產業質效更好。”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翁玉耀介紹,下一步,將突出“強主體”,健全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讓龍頭企業、骨干企業、鏈主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高校科研院所在核心技術攻關中“唱主角”。支持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科研攻關和平臺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和研發能力的鏈主企業、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
“全省科技系統將緊扣企業這個科技創新主體,加快構建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志忠表示,將實施龍頭企業培優扶強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增量提質”計劃,開展規上制造業企業研發“全覆蓋兩提升”行動,深入推行“揭榜掛帥”“賽馬”新模式,打造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協同攻關機制。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如何讓其賦能產業發展?李志忠介紹,將緊扣先進制造業強省、交通強省、海洋強省、質量強省等重要戰略,聚焦“數字福建”“海上福建”“電動福建”等重點產業領域,實施工業科技創新行動和科技重大攻關行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通過產業創新催生新需求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翁玉耀介紹,將推動產業體系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加快電子信息產業自主化鏈條化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石油化工產業一體化精細化發展、紡織鞋服產業品牌化高附加值發展,前瞻布局氫能裝備、新型儲能、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
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
福建首個大科學計劃——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落地建設;聚焦優勢學科與地方重點產業鏈融合創新,組織建設8家省創新實驗室;全省建有10家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在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帶動下,全省7個國家高新區年工業生產產值突破萬億元……
科技創新平臺已成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力量。但從目前全省科技創新平臺的實際運行來看,還存在高能級創新平臺偏少、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統籌規劃布局還需提升等短板。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提出的‘加強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重要要求,進一步重塑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加快推進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基地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布局。”李志忠表示。
為此,我省將建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系統布局和統籌管理機制,清理規范和優化提升現有平臺。加強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全力推動重組入列若干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爭創更多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落地建設。發揮省創新實驗室推動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打通產學研用全鏈條,推動創新實驗室成為我省產業技術攻關的組織者、引領者、實施者。
同時,將依托企業主體打造產業創新平臺,推動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推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快建設產業共性技術研發、中試試驗、概念驗證等公共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并在創新資源集聚地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雙飛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翁玉耀表示,針對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最后一公里”難題,我省將持續推進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中心梯次發展,圍繞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集群,加快布局建設一批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持續引進高能級創新平臺,在產業優勢領域爭創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推動更多創新成果產業化。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如何突出“活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李志忠表示,我省將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行動,堅持以“用”為導向建設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推進省創新研究院管理機制創新,組織實施中試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建設行動,完善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和轉化盡職免責等機制,促進科技成果高質孵化、高效轉化。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擔重任、挑大梁。
從“書架”到“貨架”,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催生新產業、推動產業深度轉型的升級之路。翁玉耀介紹,將健全政產學研用金相結合機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通過健全與省科技廳的會商機制,合力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產業化,實現科技攻關和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加大產業領軍團隊的引培力度,重點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此外,把縣域、園區、集群作為創新的重要載體一體推進,集聚一批創新企業、創新團隊和高能級創新平臺,促進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創新能力提升。
“我們將進一步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福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心晨表示,福州大學將探索建立“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的成果轉化模式,加快培育高價值專利產出,加強學科對接產業力度、提升人才支撐硬度、拓展科技賦能廣度,全力推進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和環福大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