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推動內河航運復興,重塑“通江達海”的開放版圖已徐徐展開。淮河流域規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強的內河港口周口港,從一度斷航到“黃金水道”,奏響了內河航運出海“三部曲”。
圖為忙碌的河南周口港。(無人機照片) 記者 闞力 攝
周口港是一座“文化之港”。
周口地處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處,因航運得名,留下了特殊的內河航運文化。
周口的航運史可追溯至秦漢。據《史記·河渠書》記載,古周口大地南接江淮,北連黃河,東通濟水,西溯黃河可連洛渭二水,實現了最初版的“通江達海”。
“周口港有2000多年的航運歷史,沙潁河上曾經夜晚燈火輝煌,白天船只不斷。”周口中心港碼頭運營管理辦公室主任段傳奇介紹。
現存于周口市博物館的《嚴禁溜夫訛索客船事告示碑》,清晰記載著清代維護水運秩序的歷史細節。
段傳奇介紹,基于獨特地理優勢,目前,周口港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全國聞名遐邇的水上轉運重地。
圖為建設中的周口港智慧碼頭。(無人機照片)記者 闞力 攝
周口港是一座“面向大海”之港。
“這是從張家港運來的近2000噸飼料。”正在周口港查看卸貨的船員介紹,這船貨是進口的飼料,從張家港轉運到這兒的。周口港條件好,他們是這里的???。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36個內河港口之一,2024年,周口港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5205.6萬噸,已成為河南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目前,周口港已開通18條國內集裝箱航線以及14條國際集裝箱航運通道,實現了“箱通世界、貨運全球”。
盡管如此,在段傳奇看來,周口內河航運還處于起步、培育期,智慧化程度低、港口建設同質化等現象仍然存在。不過,這些現象正在好轉。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周口港中心港區中心工作區時看到,600余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挖掘機等大批工程機械設備不停運轉,這座現代化百萬級專用集裝箱碼頭的建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河南交投港航周口港務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經理陸新焱介紹,該項目規劃建設泊位22個,年吞吐能力176萬標箱。項目建成后,將重點打造立足于國內、面向世界,專業化的多式聯運樞紐型港口。
周口港是一座“產業融合”之港。
2025年2月,周口成功入圍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河南推進內河航運加速發展提供了發展新機遇。當前,河南內河航運正從基礎設施建設向產業融合階段跨越。
第一批入駐周口港貿易商尚青蘭表示,港口、產業、貿易一體化發展,三者若實現互補,對臨港經濟發展將有很大促進作用。隨著產業的集聚,尚青蘭的業務范圍也越來越大,運輸貨物包含化工、糧食、鐵礦砂等。
當地一化工生產企業表示,周口內河航運的發展,讓產品能在“家門口”實現“出海”,這將大大降低企業的運輸成本。
《河南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2022—2035年)》提出,要構建與河南省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規劃周口港等主要港口,承接鋼鐵等產業轉移,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國際糧商巨頭益海嘉里在周口投資建設8個重點項目、河南鋼鐵集團周口基地加快形成新的產能,以及耕德電子、凱旺科技、金丹乳酸、根豐塑料等新興產業聚集;周口鋼鐵、富士康、天子鋁業、卉澤科技、四通納妒等臨港制造企業發展迅猛,一個以產業支撐港口、以港口帶動產業的“融合”之港初露端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