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靈隱寺是什么樣的景點?
靈隱寺,中國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并擴建。五代吳越王錢镠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并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清順治年間,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靈隱,籌資重建,僅建殿堂時間就前后歷十八年之久,其規(guī)模之宏偉躍居“東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賜名 “云林禪寺”。
靈隱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yán)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yán)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筑構(gòu)成。
杭州靈隱寺有什么景觀?
飛來峰
作為禪宗五山之首,飛來峰石刻造像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shù)的重要作品,這些雕琢于石灰?guī)r上的佛像時代跨度從五代十國至明,在470多尊造像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335尊,妙相莊嚴(yán),彌足珍貴。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巖石上的彌陀、觀音、大勢至等三尊佛像,為951年(北漢乾祐四年)所造。而盧舍那佛會浮雕造像則是北宋造像藝術(shù)精品。最為人所知的,莫過于大肚彌勒和18羅漢群像,此為飛來峰摩崖石刻中最大的造像,也是國內(nèi)最早的大肚彌勒造像。佛像雕刻生動傳神,坐于佛龕中的大肚彌勒坦跣足屈膝,手持?jǐn)?shù)珠,袒胸鼓腹而開懷大笑,將“容天下難容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周圍并環(huán)十八羅漢,也是神情各異,細(xì)致生動。元代的100余尊漢、藏風(fēng)格的石刻亦容相清秀,體態(tài)窈窕,為佛教藝術(shù)之瑰寶。
據(jù)前人記載,飛來峰過去72洞,但因年代久遠,多數(shù)已湮沒。僅存幾個洞,大都集中在飛來峰東南一側(cè)。最南端一個叫青林洞,洞內(nèi)有石床、手掌印,傳說石床為“濟公床”,后掌印為 “濟公手掌印”。此外, 還有玉乳洞、龍弘洞、 射旭洞等。
天王殿
天王殿長約24米,寬約15米,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已有700多年歷史。天王殿兩側(cè)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tài)威武,兩個神色猙獰,俗稱四大金剛。天王殿上懸“云林禪寺”匾額,為清康熙帝所題。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jīng)幢一座。兩經(jīng)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己巳歲閏五月》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