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制度是什么意思?
“熔斷”制度,就是在期貨交易中,當價格波幅觸及所規定的點數時,交易隨之 停止一段時間,或交易可以繼續進行,但價幅不能超過規定點數之外的一種交易制度。
熔斷機制為什么不適合中國?
【1】“磁吸引效應”疊加了限價,客觀上影響了市場流動性。1996年12月開始實行10%限價制度,本質上類似個股熔斷機制。指數熔斷機制實施后,a股市場實際上形成了股指與個股的雙層熔斷機制。兩種機制都會帶來“磁吸引效應”,指數熔斷機制的“磁吸引效應”更大。
【2】熔斷機制的風險參數是嚴格的。中國指數熔斷機制的兩個門檻分別為5%和7%。5%的熔斷閾值是期望市場在“冷靜期”后恢復正常交易,7%的熔斷閾值是在極端異常情況下終止交易,防止恐慌蔓延,真正的觸發因素很少。
但實際運行結果表明,熔斷機制觸發頻率過高,影響正常交易,違背熔斷機制初衷。第一,5%和7%的門檻設置較低,不僅不符合新興嘉過渡市場股市波動大的特點,而且比其他成熟市場國家和地區更低、更嚴格;第二,第一和第二閾值之間的差距太小。雖然從歷史統計來看,7%閾值的觸發概率并不高,但因為兩個閾值之間的差距只有2%,所以很容易出現在“冷靜期”之后。磁性吸引效應變相增加股指觸及7%門檻的概率;第三,15分鐘的“冷靜期”太短,無法實現充分的信息交流,接納新和資金的投資決策時間非常有限,加劇了市場恐慌。
【3】我國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散戶為主,熔斷機制難以發揮作用。我國股市中小散戶數量占90%以上,“羊群效應”明顯。當指數接近熔斷閾值時,更容易引起恐慌,形成一致的預期,加劇股市的暴漲或暴跌。此外,由于評估激勵等原因,中國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表現出明顯的散戶行為。大盤大跌時,為了應對贖回壓力,單向拋售效應也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