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西峽法院雙龍法庭在審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時,巧用巡回法庭機制,將庭審現場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不僅現場為雙方當事人化解了糾紛,還為旁聽群眾送上一份“法治大餐”。
上午9點,在二郎坪鎮大廟村村委會門前的場地上,雙龍法庭的干警們正忙著掛起國徽、擺放桌牌,再加上幾把椅子,一個臨時的巡回法庭就布置好了。“現在開庭!”隨著法官一聲法槌敲響,庭審正式開始。
原告閆某和被告賈某系同村人,賈某曾因兒子生意周轉需要向原告借款10000元,并出具借條一份,借款到期后賈某按期歸還該筆借款本息。后賈某又因自己需要用錢再次向閆某借款10000元并又一次出具借條一份,該借條未約定利息。閆某后來多次找到賈某要求償還借款的本金及利息,但賈某卻以借款已經償還為由對閆某的訴求不予理睬,故閆某將賈某訴至法庭。庭審中,承辦法官認真聽取了雙方的訴辯主張,審查了雙方提供的證據。賈某雖辯稱已經償還了該筆借款,但并未提供相應的證據證實,而閆某持有賈某簽署的借條主張還款符合法律規定,承辦法官當庭對賈某進行釋法明理,講解法律,告誡其誠信做人。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賈某在十一前一次性償還閆某借款10000元,并當庭支付了該案的訴訟費用。
整個庭審、調解過程有條不紊,莊重嚴肅,村委會門前,旁聽的老百姓近距離感受法律的威嚴和公平正義。“今天的庭審很有意義,讓我們學到了法律知識。以后再借錢我們一定要打借條,還錢也要及時把借條銷毀。”村民劉某感慨地說。
庭審結束后,法庭干警向旁聽群眾發放了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借款、侵權、家事等《民法典》知識宣傳單,承辦法官還結合案件,向群眾進行了相關法律的解讀,對村民提出的法律問題逐一解答,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引導群眾合理合法地表達訴求。
近年來,西峽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司法為民理念,以訴源治理為抓手,充分發揮巡回審判便民、高效的優勢,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供稿:王晶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