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凝結數百年歷史與豐富文化的藝術殿堂,在剛剛過去的三天(10月17日—19日)里,第一次因為中國的昆曲之美而沉醉。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上海昆劇團首次攜昆劇全本《牡丹亭》(精華版)來到法國,于10月15日—23日,分別在法國波爾多國家歌劇院、巴黎蕾博拉戲劇院綻放東方雅韻,開啟跨越國界的文化之旅。
在波爾多大劇院,上海昆劇團帶來的《牡丹亭》開創了歷史上的多個突破——首次用“中國歌劇”為其歌劇抒情季開幕;首度亮相這座城市的中國古老戲曲,三場演出在開票十天內全部售罄;首演當晚,中場休息時劇院包廂與回廊里充盈著觀眾們熱烈的討論聲(劇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觀眾被激發出好奇心和探討欲的重要象征),謝幕時全場有節奏的掌聲經久不息;而首演之后波爾多至少五六家媒體刊發報道盛贊“中國杰作征服波爾多”,大篇幅介紹了昆曲這一“從歷史淵源到藝術造詣媲美意大利歌劇”的藝術瑰寶,既驚嘆于“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筆下極致浪漫的愛情文本,也感動于羅晨雪、胡維露等主演“青春而生動”的表演。
事實上,上海昆劇團的到來掀起的中國文化熱潮,遠遠不止于1400座的劇場內部。波爾多大劇院總經理翁德爾先生在首演當晚,向全體演員的精彩表演誠摯道謝,并向劇團贈送一幅其父親特意創作的“牡丹圖”。連續三天,不少觀眾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盛裝而來,小朋友們更是在演出前的“勾臉”體驗處排起了長隊。帶著十歲女兒前來的陳醫生一家三口告訴記者,上海昆劇團到來的消息轟動已久,八月底上網購票時就發現“僅剩最后幾張”。“我當時就想,實在買不到票,我們就全家開車去巴黎看。”而她也能感覺到“對法國觀眾來說,這是全新的、非常罕有的藝術體驗。雖然法語字幕還可以再準確雅致一些,但已是非常可貴的文化碰撞。真希望這樣的好戲能多來”。坐在三樓中包廂的一位法國老先生正裝出席首演,他告訴記者為了看這部劇甚至提前準備了四五天,找來不少相關的書籍和錄音“做功課”,還反問記者“這樣的古老藝術,在中國是否受到今天的年輕人歡迎”,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老先生開心地與記者握手道一聲“bravo(真棒)”。
經過數年前《臨川四夢》歐洲巡演的良好積淀,上昆此行帶來的《牡丹亭》(精華版)在浪漫而頗具藝術品位的法國觀眾中“接受良好”并不意外。或者,正像波爾多的Classykeo藝術頻道所寫:“我們的英雄柳夢梅穿越階層、穿越地獄生死,帶回麗娘。愛勝利了,夢想超越了現實。人們仍然想要繼續追求偉大的夢想,真的讓人感到欣慰。為愛而死?為什么不呢!愛比死亡更強大。今晚,波爾多的人們感受到了這一點。我們曾在想,西方觀眾將如何迎接這部中國杰作,盡管他們并不完全掌握所有的文化符號,現在我們知道了:觀眾被征服了,熱烈地為藝術家們鼓掌。愛,無國界!”
關鍵詞: